|
刘平超老师的BLOG |
|
|
|
 |
昵称:刘平超老师 |
|
用户菜单 |
|
我的栏目 |
无博客分类
|
标题搜索 |
|
我的存档 |
|
|
|
最新日志 |
|
 |
最新评论 |
|
|
|
最新来客 |
 啊啊啊啊啊
|
我的好友 |
 啊啊啊啊啊
|
数据统计 |
|
|
|
|
|
 |
|
|
|
|
|
|
〓 个案三十六:10个老师有5个感到累 |
发表者:
时间:2010-02-07 17:23:55 阅读(781) 评论(0) |
|
付出情感越多,心理枯竭越严重 厦门的中小学教师们,究竟心理枯竭状态如何?应记者的要求,刘平超用自己设计的一份压力指数测量表,对身边的教师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抽样调查。 调查表分为20项,包括了吃、住、行、睡、信仰、交友等生活习惯,分别从1至5计分,最高总分为100分。当计分50分以上的,说明被测量者心理压力已经很大了;高于75分的,用刘平超的话来说,“随时面临崩溃”。 在10名被调查者中,一名年轻男教师就冲破了这个“极限”。记者有些意外的是,感到“压力很大”的教师超过一半。 在刘平超的另一项调查中,她运用了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500名教师进行调查,排出影响教师心理的十大因子,如身体状况、焦虑、抑郁等,其中30%的被调查者心理卫生状况不佳,其中焦虑的状况最为严重。 “焦虑来自于工作压力。作为教师这样的助人职业,需要从社会获得肯定和关爱,或通过自身调节,来取得心理平衡,保持健康。一旦无法自我调节,又无法从社会获得必要的支持,就容易产生职业枯竭。付出情感越多,心理枯竭也越严重。” 对中学教学相当熟悉的刘平超说,目前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很难摆脱这样的精神环境,“所有的学校都关心能在中考中考第几名,在高考中上几个,根本不可能用轻松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教师和学生都面临心理压力,而教师情况如此严重,怎么去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在一次讲座中,她利用“蜡烛”这个教师的“象征”对200多名教师进行了隐性测试,结果让她有些吃惊。“真正在心理上认同并符合‘蜡烛’这个意象的,占10%左右,而有4%的教师从心理上厌恶教师职业,完全显现了一种负面的情绪,这样的人已不再适合当教师,他们应该马上改行。” |
|
|
|
|
|
|
|
|
TAG: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