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心理      情商      测试      会所      器械      加盟      关于我们
 
 
布丁的BLOG
昵称:可乐布丁
用户菜单
给我留言   加入好友
 发短消息   个人资料
我的栏目
无博客分类
标题搜索
  
我的存档
最新日志
·关于树的故事
·谁是影响我人生最重要...
·动中禅
·打破天地线
·利益是人际关系的粘合...
最新评论
·怎么没有我的?是不是...
·好精彩的内容啊!
·水之韵
·没办法,我是有话憋着...
·我想至少通过你的这次...
最新来客
 啊啊啊啊啊
我的好友
 啊啊啊啊啊
数据统计
 访问量:
 博文数:
 创建时间:
 更新时间:
 
 
 
怎样培养孩子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转)
发表者:布丁  时间:2009-03-19 12:39:25    
怎样培养孩子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怕做

     一忌“陪读”。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三心二意,就坐在旁边监视,这样做可以理解,但这种“陪读”会使孩子紧张,不利于学习。

  二忌指指点点。有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作业有误,马上就指出来,这样做会阻碍孩子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忌“代劳”。有些家长怕低年级孩子做不好作业,常常代替孩子完成作业。小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一些打根基的内容,父母“代劳”会削弱这种根基。

  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做作业呢?首先,应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父母可以多花些时间进行指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要缩短。第三,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查出错后,让孩子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这样可使孩子记忆深刻,以免下次再犯。第四,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指导要注意分寸,可以采取分步法,即家长先给予提示,让孩子思考如何做,当孩子弄懂后,再出些类似的题目让其巩固.做错的做记号可以考试复习用。

    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高低,更因为上课专心听讲的程度不一、造成有些孩子对完成作业有一定的困难。而做错了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因此视作业是一种负担,尤其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几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要依赖老师和家长辅导,个别学生甚至抄袭同学的作业来应付。

二、马虎

    孩子做作业时的粗心马虎是个通病,尤其是回家作业的错误率往往高于课堂练习。掉个标点或小数点、错别字、漏题、抄错题目或答案等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三、拖拉

    在课堂上学生做作业时,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场景:东张西望,咬咬手指,摆弄笔杆,手脚不停,静不下心来;在家里,孩子往往边听音乐,或边看电视,或边吃东西边做作业,在这些孩子的作业本上常有残留的饼干屑及油污的痕迹。有些双职工的家长只知道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但不知他做了多少时间,完成了多少作业。有的孩子直到家长回来作业还没做完。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呢?

    以上罗列的孩子做作业时暴露的不良习惯,往往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得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抓起。

一、 教育孩子要下决心管住自己。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会面临许多障碍和困难。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有较强自制力的重要性。交于孩子懂得自制力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他是人的意志的表现,可以给孩子讲些生动具体的故事。如一个酷爱踢足球的孩子正在家中做作业,一群小伙伴带着小足球在窗前喊他,这真是太诱人了,但他仍然强迫自己留在家里完成作业。这就是自制力,这就是下狠心管住自己。

二、帮助孩子树立专心做作业的榜样。

      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榜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老师即可讲些古今中外名人专心学习的故事,更可了解孩子班上那些专心做作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孩子,从学习态度、作业习惯、成绩等各方面进行对比,这样经常进行针对性的榜样教育,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抓做作业的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人缺少的不是力量而是愿望。”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只要有毅力,速度自然有。因此要教育孩子既要有学习的大目标,更要有脚踏实地地完成每天作业的一个个具体小目标。要规定他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并力求高质量。告诉他做作业时不要想吃、玩,把握住作业时间的分分秒秒。老师即可帮助孩子计算作业时间,也可让他看这种自己计时,一定要有时间的制约,对作业速度快,质量高的给予表扬或适当的奖励。久而久之,孩子的时间观念树立了,专心习惯养成了,独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细心的老师还可用累积法进行综合比较:速度快了多少,正确率高了多少。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克服磨磨蹭蹭或依赖老师和家长做作业的不良习惯。

     相信从思想教育领先,具体操作入手,并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不仅能转变孩子的不良作业习惯,更能提高独生子女的素质。

 

PS:做作业独立最关键两点:一是:承担力的培养,从生活中学会独立,减少依赖心。二是:解决困难的能力,任何不懂的作业,正是锻炼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一个积极心态的培养。


...
 
阅读(814)  评论(0)  阅读全文   
遭遇“同情心”
发表者:布丁  时间:2009-03-15 10:23:53    

遭遇“同情心”

早晨和阿柒、星照从二市下车后,看到斑马线路口有交警叔叔在抓骑电动车的人。心想,这一下可多人要被逮了。一路看到侥幸逃过的骑车人就为他们开心,还用庆祝的语言说:“你真行,够快的哦。”见到了迎面而来的骑车人,便笑着对他们说:“前面有交警叔叔在抓电动车,要注意哦!”然后视线就一直在快速查找路上有没有人骑电动车,以便更好的提醒他们,看到自己不能提醒的为他们担心着。忽然间我再想:交警叔叔这样做是为了城市的建设更规范、交通更顺畅、人们更安全,而我却一味的去同情这些骑电动车的人呢?按理性思维,我要更偏袒交警叔叔的做法,去帮助他维护这个城市的整体。可感性或是潜意识里,我却同情了看似弱者的人。

同情心是人的天性。从心理学上说,同情的过程本身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满足,无论同情的对象是强者还是弱者。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见到乞讨的人给予施舍,看到困难的人给予帮助,这种对弱者的怜爱之心,是人类一种很自然的情感。

  于是上网去找找这些潜意识的做法是为何?看到一个网友是这么写的:

  同情弱者

  象个口号。

  很多人在不幸的时候,都习惯象祥林嫂一样对别人诉说自己的遭遇,希望别人能网开一面,或是额外照顾。

我们为什么要去同情弱者?许多年前就听过一句由伟人讲出来的:“落后就要挨打!”之训,但人们依然让弱者合理的存在着,因为弱,可以受到施舍,因为弱,可以不劳而获,自救仿佛是一个幻觉一般,多少扮演着弱者角色的人在残缺地吞食着生活!

  我们都曾经是弱者,如初为人时呱呱坠地,任由人摆弄,冷暖不自知;如初进入学堂,打碎了童年的状态,在集体生活中碰撞自我;如初参加工作,总是在年长或是强者面前,没有抬头的机会,有的只是世俗的等级姿态与新旧不可调和。

而今天谈动物凶猛,也是我。不是我的本性,但是如果有了同情的弱者生活一直存在,我想,我是不可能有作强者的欲望的。

  回想十年前,那些风雨无阻的闯荡生活中,多少白眼冷嘲,多少不可原谅的错误,又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羸弱,而从自己身边悄然离去?

关乎虚弱的自己,奠定了做强者的信心。不作强者只能接受他人所施舍,能感受到的,只是别人在施舍过程里享受到的居高临下,没有人要在弱者面前谈尊严与自在,没有人为弱者喝彩或高歌,有的只是那些无意的嘲弄,做弱者,连抗议的机会都是没有的。

  人之此,国亦如此,所以,才有了今天伊拉克的局面,那些难堪而困苦的生活,其实都在含辱偷生里,享受到什么?几个难民营?几次无谓的抗议?都没有任何用处,国将不国,人将不人而已。

  不主张同情弱者,弱者这个名词显得太过功利而且没有机会,所以今天,我对下属的要求有些异类,我不怕你们互相抢客户,我就怕你们无谓的礼让,无谓地退怯,这些都表明,你没有办法拿下你的业务,没有能力证明你是个强者!

  做强者

  也象个口号。

女人强了,叫“女强人”,男人强了,叫精英或是企业家,比比皆是,其实只有做了强者,才有更多的机会来体验生活,才能更完善地体味弱者的状态,以至见到老人,想起自己的祖母,见到困难,想起自己的当初,在弱者面前是鼓励,在强者面前,是一种类似于丈量彼此的距离的情愫,而让自己倍加努力。

  我们不能同情弱者,同情弱者是在纵容他的困难,是在繁衍着一种惰性,很早以前看过一个作家在小说里说过,“人生好象田间麻雀赶路,为了那几粒裹腹生存,它总是在起起落落之间调整自己!”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但我们总是在别人落下来的时候,所给予的同情,无疑是断了他再飞起来的路,你看被家养了鸡,最终的命运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的。

  不同情弱者并不是说就要打击弱者,我更赞同优胜劣汰的状态,拿现在市场来说,甚至是让他人失一次业,感受一次痛苦都是在对弱者表示着关怀。

  我们在弱者面前总是缺乏一种状态,那就是做一个强者的信心与努力,有了弱者的状态其实是一剂最好的良药,虽然苦口却是有益身心的。

  我们在强者面前所要的不卑不亢的低飞,谁说在未来不远的地方,不是我们在平等笑谈呢?

做弱者,不要有弱者的心态,不要去期待同情,同情本身就含有去施舍的快感,而这种快感只是为强者自己享用的,弱者是体味不到的,所以我们何必为了意淫了自己,而误了别人的终生?!

  看完这位网友的文章,想起了自己的工作历程与团队成长,想到了我们因为内心做强者的心不够坚定,而希望受到更多的人同情,或是认可。想起了和家长们交谈时,看到家长的眼泪就会很不忍心告诉他关于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的真相。我们可以同情弱者,因为那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触动,但我们不能等同于弱者!

...
 
阅读(967)  评论(6)  阅读全文   
早餐效应
发表者:布丁  时间:2009-03-14 15:35:00    

 

心理学上最多什么什么效应了,没想到这种效应其实都生活中的点滴经过多次的经验而积淀出的精华效果。

公司为了让大家身心健康,安排了早餐给大伙享用。一份用心产生了哪些效应呢?

1、早起效应:平日里都爱赖床,但现在为了给团队加油,为了不做东家请早餐,还是让自己起个早吧。

2、健康效应:一日之餐在于晨,早餐虽然不像国王,但有了气氛吃起来还是蛮乐趣的。没吃完的油条,还成了中午很Q的零食。

3、快乐效应:跳舞是为了健身、健身是为了美丽、美丽是为了魅力、魅力会带来快乐。天天跳舞,让我们身体充满激情,带来心灵的愉悦。

4、目标效应:每天潜意识对话,准备好没?我要什么?我就如何做?你呢?让目标化为行动,让行动有了督促,让督促变成互动,让互动增强凝聚力。

5、感恩效应:哈哈,看到TINA姐姐的感谢,突然发现人只要付出一点点都会让别人记住。所以先感谢一下小纪的辛苦、再感谢大伙这两天给的面子、然后    感谢大家接下来对阿柒的支持,最后用坚持的力量与效果去感谢开启早餐的林先生吧!

6、展示效应:别忘了这是我们团队的舞台,请大家都做好准备展示吧,以带出更多的效应。

 

 

...
 
阅读(1008)  评论(6)  阅读全文   
孩子爱磨蹭的十大原因(转)
发表者:布丁  时间:2009-03-12 13:56:23    
1.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

  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

  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2.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

  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3.注意力易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

  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个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4.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

  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磨起洋工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5.动作不熟练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

  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还可能在做作业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6.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与生人在一起相处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多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也会慢吞吞的。

  比如,有的孩子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爸爸妈妈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延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7.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

  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8.父母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来经常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本来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长的时间,本来应当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

  家长这种做事慢吞吞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养成办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9.家长包办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

  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10.与家长消极对抗

  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

  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

PS:求快是家长的心态,我们都知欲速则不达。每次要让孩子改变,都先设定要给孩子多长时间,给自己多长时间,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合理的时间观念。
...
 
阅读(929)  评论(0)  阅读全文   
增强作业完成速度的训练方案
发表者:布丁  时间:2009-03-14 12:47:27    

(一)环境训练方案

方案1给孩子爱与安全感:自我反省,认识到自身问题,与孩子进行交流,询问孩子,共同找出需要改变的环节。如果是夫妻关系不和,建议尽快做出明智选择,不要长久陷入成人的烦恼中而忘了孩子。

方案2剔除多余的关爱:避免过多干涉孩子的事,让孩子逐渐脱离对你的依赖。

方案3用音乐来促进速度:淡淡的背景音乐调整孩子的情绪。但放什么样的音乐应听取孩子的意见。

方案4让孩子远离吵闹的环境。

 

(二)情绪训练方案

方案1在孩子悲愤的时候不要雪上加霜。在孩子情绪不好时,父母的询问和聆听在孩子看来就是一种安慰。等孩子平静下来,再为他分析对与错。

方案2帮孩子发泄情绪。当孩子不愿说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动起来。

方案3确保孩子是情绪发泄而不是放纵。(给他一段时间)

方案4控制负面批评的次数。

方案5理解并激励因作业太多而烦燥的孩子。

 

(三)生理训练方案

方案1听音乐做静止动作。亲子游戏:音乐起,随之动;音乐止,静止,保持。看谁能坚持不动。训练肌肉灵活及控制力。

方案2小推车。孩子两手着地,父母拎起他的双腿,让孩子像小推车一样用手臂在地上爬行。看坚持的时间。锻炼手臂、肩膀的力量及肢体控制能力。

方案3仰卧起坐、俯卧撑。锻炼肌肉。

方案4听口令做相反动作。锻炼肌肉的协调性。

 

...
 
阅读(949)  评论(1)  阅读全文   
找到 69 条记录 11/1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加盟服务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福建省情商训练工作委员会 厦门今天心理.情商机构  www.todayhealth.com.cn e-mail:xmjtkj@163.com  地址:厦门市东芳山庄别墅31号/莲前西路莲富大厦2号2之6  邮编:361006
传真:86-592-2660931  电话:86-592-2660936
Copyright © 2008 厦门今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闽ICP备05030611号  网站建设-云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