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心理      情商      测试      会所      器械      加盟      关于我们
 
 
don的BLOG
昵称:船长
用户菜单
给我留言   加入好友
 发短消息   个人资料
我的栏目
无博客分类
标题搜索
  
我的存档
最新日志
·黑色魔“靖”
·鸽子的飞翔
·画个圈圈诅咒自己之五
·画个圈圈诅咒自己之四
·画个圈圈诅咒自己之三
最新评论
·为什么会印证了诅咒?...
·孩子是最接近天使的,...
·感受,是微风拂过脸颊...
·“很多人身体不好,并...
·你这个老乡 怎么那么...
最新来客
 啊啊啊啊啊
我的好友
 啊啊啊啊啊
数据统计
 访问量:
 博文数:
 创建时间:
 更新时间:
 
 
 
     
 
〓 重拾爱的勇气
发表者: don  时间:2009-08-23 17:27:26  阅读(1447)  评论(1)

 

重拾爱的勇气

 

在看似愤怒与冷漠的外表之下,其实都隐藏着爱
  “生命中最可悲的是,我们多数人失去了爱的勇气。”
  香港心理学家郑立峰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来到世界上的必然使命就是爱。如果你认真观察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天然都是爱父母的,但因屡屡受挫,他们逐渐失去了爱的勇气。
  因孩子这种天然的勇气,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称,孩子们无一例外都是“家庭的保护神”,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去爱父母,或努力帮助父母维持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他们的心理的确更宽容、更灵活、更健康。   但是,获得不了足够多的爱的人怎么办?心理学家称,必须有“足够好的妈妈”和“足够好的爸爸”,一个孩子才能成为基本健康的人,但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足够好的父母”都是少数,那多数人怎么办?   在我看来,期待从某个人那里获得无条件的爱,还是导致偶像崇拜的原因所在,并且尤其是崇拜精神导师的原因所在。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会认为,精神导师具有非凡的爱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卓越的精神导师那里获得无条件的爱,而后就可获救。  因为有这种渴望和期待,我们会将精神导师美化甚至神化,而不愿意看到他们仍然是凡人,甚至他们在很多方面比凡人还要俗气。反过来,当精神导师有意利用我们而满足他们的欲望时,我们常常看不清楚,觉得精神导师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别人。 一个有名的精神导师在包间吃饭时当着众人面撒尿,有客人愤而离去,而他的崇拜者则说,这是老师在点化自己率性而为。在我看来,这事没有这么伟大,这不过是渴望获救的人的一种幻觉罢了。偶像崇拜是一件蛮可悲的事,意味着我们遗忘了自己爱的能力。  不过,事情的另一面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失去爱的勇气,我们只是暂时忘掉了它而已。 孩子的无条件的爱  一个男子幼时被父母两次送人,而他做了父亲后,又两次将自己的女儿送人,一次送到自己被寄养过的村庄,一次送到一个战友家。尽管战友很爱这个小女孩,但第二次被送人还是给小女孩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那是一个冬天,她记得外面一直在下雪,自己总是很冷,整天都要围着炉子烤火,但还是冷得不停地打寒战。最后,她生了一场大病,还整天哭,不得已,父亲的战友将她送了回去。  这个小女孩现已30多岁,是我的一个来访者。前不久,我们再一次谈到她童年时的痛苦经历,谈到父亲对她造成的伤害,她发现,她现在将她童年时的家庭关系模式带到了公司中,这给她现在的人际关系造成了极大困扰。  我请她放松,然后回忆往事。突然间,我感觉到她有一股很大的情绪涌出来。于是,我问她,发生了什么。她回答说,她心中涌出了一句话:“爸爸,我爱你!”说完,她泪如雨下。  在回忆父亲给自己制造的痛苦时,她心中却涌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感到诧异,而她也不明白为何会涌出这句话,但她感受到,这句话来自内心最深处。说完之后她才第一次深深地体悟到,原来自己对父亲还有这么大的爱意。  这样的故事其实在我的咨询室屡屡发生。最经典的例子是我的一个朋友J。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因为欠债而偷偷出走,留下她和哥哥相依为命。并且,就算父母在的时候,她感觉妈妈对她和哥哥都不够关注,好像妈妈还有一种怨气,抱怨她和哥哥的出生打乱了她的人生计划。  在做治疗时,她脑海里不断映现出一个画面——她的妈妈在烧元宝蜡烛,为家人祈福。  治疗师引导她,听一听妈妈的祷词,感受一下妈妈的心境。她这样做时突然明白,妈妈是在祈求神灵保佑家人,特别是两个孩子,因为妈妈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无法像一个合格的妈妈那样给予孩子充
  郑立峰的这个观点,立即让我想起了我在天涯杂谈上的帖子《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中的一个回帖。发这个帖子的应该是一个年轻的爸爸,他写道,一直以来,他觉得自己的几个月的小宝贝不过是一个只会吃喝拉撒睡的小东西罢了,但看了我的帖子后,他改变了他以前的粗放型的照顾孩子的方式,并很快有回报,一天他喂孩子吃东西时,孩子竟然咿呀着举着勺子去喂他,令他感动得一塌糊涂,他终于明白,孩子并不是只需要被爱被照顾的小东西,孩子也是深具爱心的生灵。
  相比这一类故事,也许更常见的故事是,在一些具有很大冲突的家庭,很小的孩子就会通过生病等方式去表达对父母的爱。
  一对年轻的父母,他们几个月大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总是肚子疼,怎么治都治不好,最后找到心理医生。医生让他们讲述孩子每次肚子疼时家里发生的事情,结果发现,孩子每次肚子疼时,他们都在吵架,但孩子一哭起来,他们就会停止吵架,转而去照顾孩子。显然,孩子是用肚子疼这种方式来制止父母争吵。这令父母感到震惊,他们不争吵了,而孩子也果真不再肚子疼。
  这一类故事在每个家庭中都会发生,然而,大人们常是麻木的,感觉不到孩子们的这种爱意,或者即便感受到了仍然控制不住自己,而继续在家里制造矛盾和痛苦,最终孩子们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没有用,于是失去了爱的勇气,成为“爱无能”。

本文系转载自武志红博客

 
     
 
TAG:
最新评论  
1.删除   黄秋贞/  2009-08-24 16:12:17
孩子是最接近天使的,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所有的痛,愤怒,委曲.....都源于我们深深地爱和爱的丧失.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加盟服务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福建省情商训练工作委员会 厦门今天心理.情商机构  www.todayhealth.com.cn e-mail:xmjtkj@163.com  地址:厦门市东芳山庄别墅31号/莲前西路莲富大厦2号2之6  邮编:361006
传真:86-592-2660931  电话:86-592-2660936
Copyright © 2008 厦门今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闽ICP备05030611号  网站建设-云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