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意识是方法还是结果
我焦虑。我很焦虑。我非常焦虑。我越来越焦虑。
我想做好一件事,但是往往证明我会有很多不足。因为有不足,所以自己也习惯给自己做不好的理由。用所谓的事实验证着自己的借口。我不想做无用功,事实证明我只有做了之后才明白那些事无用功,而事后才明白的东西事前是很难明白的。
我面临着巨大的成长“阻抗”。书上讲,阻抗是源自成长的痛苦,阻抗是因为功能性行为的失调。也就是说我在经历着成长的阵痛……也就说我在改变的时候必然要放弃我原有的自我模式,包括那些曾经带给我“快乐幸福”的习惯。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改变需要刚强的意志。
我也终于明白成长果然是迂回前行的,状态时波浪动态的。以为自己够聪明,够努力,够幸运,那兴许就不会这样折腾了。现在想来,“年轻就得折腾折腾”,不仅激情的口号也是无奈的自嘲了。
我依旧纠结着,时间不同,诱因不同,方式不同而已。是接受还是拒绝,这是一个纠结的命题。
我一直觉得是意识决定结果的,现在渐渐明白其实意识、方法、结果三者是交互影响的,不是简单的单向控制。同样的结果,可以是不同的意识在不同的方法操作下产生;同样的意识,因为不同的方法操作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意识重要?方法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哪个才是关键!其实真正关键的是人。不同的人,不同的状态下,才会有所谓的侧重点。没有这个“人”做参照物,所以抽离的强调都是局限无力的。简单的讲,就是“君子晓之以义,小人晓之以利”的通达变通,因人而宜是关键。
我不断的觉察,不断的感受,但是总是间断的行动。讲出来的道理是别人的,做出来的道理才是自己的。布丁说我是“体觉型”,之前我很怀疑,因为我觉的我的理解感受能力很不错,我应该是“听觉型”。但是这几个月觉察下来,发现自己真的是“体觉型”,实践之后才真正有所明白,而听来的“道理”总是会以说的形式演绎。君子,言行一致;小人,言不由衷。知行合一,是为吾道。
我很重要?有一句话,从林先生说出后就一直让我反思着:边缘化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就像江小姐的忠告,永远不要活在有你没你一样的状态。“重要”不是跟别人是比较,而是自己内心的定位。如果自己都定位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手,那别人就很难给予成长为人物的机会。做事可以低调,做人一定要高调。
我……想……谈……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