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需要,其实是一种等待,等待一个陪伴,等待一种倾听,等待一份认可。
周六,我喜欢上和泓晔对话的习惯,我喜欢听他说,听他很认真地说。说地理,说科学,这一周,他说的是关于动车的辨别。
他说,“动车分为日本产的和法国产的,日本产的比较多见,它的特征是车头更为平缓,多出了一块,车窗是一方一方的,前后有两站红灯。而法国产的动车,车头相对比较陡,车窗是一行黑色,每节点都有红灯,那是速度的标志。我们现在多是内燃型的火车,对比的话,动车的辐射很大,它的白色界限也会更靠外面……”
这一系列都是泓晔的描述,比划着,一句句引发我的联想还有好奇,没有很急躁,就像一个长者在与我对话……
在这之前,泓晔还在队友的后面等着什么,是队友的合力“招呼”,是同伴的热情“邀约”……
休息的时候,我会等在窗户边,这时候,泓晔就很有默契地过来,然后开始我们的交谈……
他应允我,一有法国产的列车经过就告诉我让我看,是的,他做到了,活动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他留心着,他真的让我注意到两辆法国产列车如他所说的模样……
或许在一定的环境中,泓晔的走神“断线”活动,泓晔的不专心用餐造成了一定的连锁“问题”,然而,在MBC,没有这样的解读,我们珍惜泓晔的才华,珍惜泓晔的用心,珍惜泓晔这个时段特有的自我!没有杂质,没有指责……
泓晔,真的很棒!

周日,也就是今天,我们正在组织拍摄音乐MV,突然,方烨冲进教室,然后很大声地叫嚷着“我不要听歌,我讨厌音乐!!!!!!”……
我走进快捷作业教室,没有说话,就是站在窗台边,然后等着,我能感受到方烨那时候喘气中射出的愤怒,当然,更多的还有害怕隐约的排斥和恐惧。
我依旧没有开口,看着她的铅笔在一处图上反复用力,我听着她小声的抽泣,我知道,还要再等等……
终于,方烨开口了,
“我讨厌音乐,不喜欢听音乐”然后停止说话……
“恩,我明白,那可以说一下是为什么吗?”我回应着……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那个音乐课改成听歌课”……然后,没有继续……
“音乐课改成听歌课,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就有一首《嫁衣》,听了那首歌我吓死了,太可怕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听音乐,我讨厌音乐,我不喜欢!”边说着,方烨激动着……
“那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
“很可怕的,太可怕了”
“是老师放吗?”
“不是,是我同学”
“那我可不可以去听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找到方法克服对它的害怕好不好?”
“不要,千万不要听,不要!太可怕了,我不要!”方烨遮着双耳,高频率的摇着头。
“我就喜欢画画,只有画画可以缓解很多东西,我就想画画”……尔后,方烨握着笔画起了画,画中是一笔笔细致的宫中穿着,那份细腻对称着方烨,喜悦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接着,我依旧靠着窗台,看着方烨,陪着她一边,欣赏这个女孩专注的神情,直到活动又开始了的时候……

孩子,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只要一份陪伴!拓训师是陪伴,不是
老师!拓训师不需要将孩子定格在那个标准上,因为孩子是需要自由的,而这份自由,是在拓训师的珍惜和陪伴下得意肆意发挥的!就像池子中的鱼,拓训师若能真的如水般呵护孩子的穿梭,那,孩子便如鱼儿那样快乐成长,顺应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