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突然想说些什么,就来胡言乱语了。
我们每天都在说成长,这里的成长是什么?我们有没有真的静下来心仔细梳理一下呢?因为公司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我们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也是每天积极向上的,每天都在一个很安全很舒服很温暖的环境里做着一个快乐的人。每天都在为了成长而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认为很重要,自己觉得可以成长的每一件事情上面。我们有我们的追求,并为了追求而不断的去努力。这种状态这种感觉是美好的,这种感觉也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么传递给别人的是我们很快乐,别人也额可以感受到我们真的跟以前他们认识的状态不一样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正在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就是真的有在做,有在实质性的去追求那份成长。
成长其实是个很广义的词,也是很难用一个标注去衡量,也是很难具象化的东西。我感受到的最近自己的成长,一方面体现在自己现在整个人的情绪状态保持着一种比较正性的状态,也明确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在允许自己有习惯性状态出现,对于生活保持着一份觉察。这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在慢慢的走到盘外,站在不一样的高度去看待这个沙盘。这是一种我在盘里也在盘外的感觉,当我们真的可以这样自由的转换两者的角色时,相信我们的修炼真的已经到达一定的境界。
我感觉到的成长更多的是在陪伴其他人,帮他人去梳理一些东西的时候。一方面你可以从他人身上看到前一段时间的自己,你明白你已经往前又迈进一步了。另外一方面你知道怎么更好的去陪伴,怎么样真的意义上做好导盲犬的本职工作。这样的过程你其实是感觉轻松的,也是一种让别人很舒服的状态下自己去明白的一种感觉。至少从他人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感觉、和他人的反馈你可以感觉到你真的是在渐渐做到了。
但有时候自己难免会所有疑惑。这种疑惑来源于他人,我不明确这种困扰是否是困扰着我。不过很奇怪的是我明明知道答案,也明明知道我的答案,关键是我也在做到。但我想我是别人给影响到了,小Q又出现了那种很想给的状态。
呵呵,现在总是会先自己梳理而不是在一开始就跑去找师傅他们陪伴了。很多时候,我都会问几个问题:什么是成长?你要成长什么?什么是陪伴?我们到底在陪伴什么?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有答案的,不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还是在培训时候,我们都有提到,但是否我们都有收到心理面来呢?
什么是成长?成长是一个很范很广的含义。它给我们很多力量与动力。回到自身,其实不管什么都可以成长,但我们是否真的明白自己到底要成长什么?再回到当下,具体的成长的点是什么?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只知道我们自己要成长,要不断成长。在那股激情和动力下我们热血沸腾的立起来成长,但当我们真的静下来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成长的后面接的宾语是什么?我们是不是真的在长成我们心中那个松树了?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不明确而不知道自己最后长成什么东西了。
每个人的成长需求和成长的点,成长的道路,成长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别人,也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毕竟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有思想有自己理念的活生生的人。我这里只能表达我的感觉,只能去呈现我自己。我们在说成长时候得明白我们成长后面接的那个宾语到底是什么,不然很容易成为一种空喊口号下的偏离自己目标的作为。我更喜欢前一种的成长
什么是陪伴?每个人的解释也都是不一样的,陪伴的方式方法也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具体的一些方式方法也只能是适应小Q自己。这里我的感受是我们每天都在说在陪伴。陪伴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陪伴可以是一对一,可以是多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陪伴得好他人成长你自己也成长了。这中间的好我们都可以感知到。
我呈现一下小Q。渐渐的在说到陪伴时,我脑海里都会冒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在陪伴什么?因为只有明白陪伴的是什么,才有后面的很多东西。落到具体的人上,我的感受是我们陪伴的是需求。那个人的需求和我们自己的需求,这里以那个人的需求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这样说或许还是很抽象。但你不明白需求的时候,要吗鸡同鸭讲,要吗对牛弹琴,要嘛左进右出。这种感觉我们都是有过的,也知道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个人感觉只有我们明白我们在陪伴什么之后,我们才可以更好思考感受陪伴需要哪些条件,自身条件和其他因素是否匹配。如果匹配了之后才是要不要去陪伴的问题。如果确定了要陪伴,才到了具体的方式方法的选择。也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方式方法你才能更好的事半功倍的做好陪伴。而这个过程中他收获成长了,你也成长了
其实说了那么多,自己总结了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再往前走一步。以前我的实习老师总说我很多时候可以走100步,却总是喜欢只走到50步。我觉得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林先生有时候对我说的也是这种感觉。想要成长,多走一步,去想一想我要成长什么。想要陪伴,多走一步,我们要陪伴什么。这只是小小的一步,却是50步和100步的差别。再往前一步,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种感觉,挺好的。只要你再迈出那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