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世界为GDP你追我赶的今天,面对自我,是否幸福这个命题对于现今的国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何为幸福?如何幸福?
马丁·赛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观点认为:快感与幸福不同,但现代人却经常把他们混淆。当你为街边的流浪汉买一杯咖啡,当你与一位朋友开始一番启迪心智的交流,你从其中所体会到的幸福和满足将远比你买一栋别墅,吃一份香草冰淇淋或吸食海洛因中得到的快感深刻并久远。人生的幸福不是由优良基因、金钱和运气决定的;相反,幸福靠的是自身的力量和特点,包括心地善良、富于创造、幽默风趣、性情乐观和大度宽容。
来了,提升我们的GNH
2009年12月,北京嘉里中心,不丹国师卡玛·尤拉是此次“幸福启示录—GNH主题沙龙”的主角。就在全世界为GDP你追我赶的时候,喜马拉雅山中的小国不丹推行GNH(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已长达30多年。这个人均GDP仅一千多美金的国家,在世界幸福排行榜上排名第八。卡玛带来不丹国家研究院的GNH幸福感调查问卷的9大领域包括心理幸福、健康、时间使用、教育、生态、生活标准、社区活力、文化和良好的管理这9部分,每个部分又涵盖许多内容(详见P96表格)。这是一个科学的生命实践系统,一个不由财富和消费主宰的,让我们渐渐清晰对于可以实现的幸福的欣喜认知:
1、与自己沟通:练习每天冥想半小时,不做评判地静心放空;
2、不因忙碌就放弃自己的爱好,让业余生活丰富充实起来,学习茶道、花艺、烹饪、绘画、舞蹈,生活不只是工作、吃饭、睡觉;
3、建立身体力行去帮助别人的习惯:关心邻居,每周或每月去福利机构做义工等等;
4、接近自然:到郊外去,认识各种植物、动物,植树节去植树,尊重任何一种形态的生命……
拥有幸福需要智慧
台湾出版人郝明义正在实践的“微型人生”,与卡玛的GNH体系分支很是相近:“相对于传统的‘线型人生’而言,大部分人少年奋发读书,青年努力工作,中年成家立业,老了退休休闲,每个阶段重心不同。但是可能等你老了,财富够多了,你爱的人却已故去,你的健康已不允许你环游世界。”“微型人生”懂得平衡,努力工作、和家人游玩、出国旅行、进修学习,可以用一年或是一季、一个月、一个星期,甚至一天的时间分配来完成。
荣伟玲说:“拥有幸福需要智慧,智慧的人珍惜得到的东西,有感受爱的能力。而不幸的人们是在计算那些得不到的东西。获得智慧的第一步,你需要坐下。没有广告,没有笑眯眯的售货员,没有诱惑的商品。你静静地坐下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调整呼吸,心情宁静,阳光照在身上,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可能只需要一袋大米和一桶油,就是这样。”
本文节选自《心理月刊》文:姚岚 专家支持:荣伟玲 马丁·赛利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