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
日月星辰,事事演变,千百年来地球在不断的变幻,祖先是如此的神灵,借助于这片土壤繁衍生存,后来在一个很深、很沉的夜晚,瓢泼大雨伴随着电闪雷鸣拍打着门窗,子夜时分母亲痛苦的分娩和那一声呐喊,天地间多了一个我、一个水一样的女子,而大水永远把那泥土冲的很远很远,无法辨别着陆的方向,土壤被水所淹没,梦想的摇篮托起了她的灵魂。
没有记忆很小就跟随着父亲来到北京这个大都市,隐约中对故乡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很宁静、很安详、很悠远,放假之时坐着火车穿过平原来到那小小的村落,静静地坐在房顶上,让大地那张无形的臂膀将我拥起,邀望远处看日出日落。清晨红红的太阳如顽皮的孩子,跳跃着飞到山的顶端向我招摇,土地在它的呼唤下苏醒,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邻家的老牛去耕地了。傍晚还是那红红的太阳,却如老父亲的脊背在沉重的步伐中缓缓地移动,更如那滴落的鲜血在无声中融入于这片泥土,炊烟升起,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星辰浮现于深蓝色的夜空如一块硕大的落幕,或许苍穹包容了日间所有的故事,一则深夜的童话即将上演。
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不完美是绝对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是在用某种绝对的完美之境做参照系了。我真的感叹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因为没有户口我在高考的时候只能回到老家,记得那年河北的三类分数线是北京的一类分数线。考试的前一天,天空阴沉着撒下蒙蒙细雨,我又一次坐在小山坡上,远出的麦田翠绿浓密与红色的土壤交相辉映,还有一个河堤横跨于山与山之间,石头的周围零星点缀着野花,如大地的胸针美丽、简单却不失大体,此时的我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是怎样,而明日的高考对我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大地给了我智慧、红色的土壤给了我宽容,细雨洗去了我的烦恼。外界的事物给人的困境总是有限制的,当我们用另一种宽容的胸怀---宽容、精神、智慧、信仰去接纳之时,什么也都无所谓了。果然,落榜大学的门槛我终究未能迈入,但这并不是结束,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自学考试,在工作的数年以后取得了中级职称,真的想在去看看那给我力量的土壤,却再也没了机会。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个乡村的小丫头成为地道的都市白领女性,迈入而立之年心却归于平静在这社会越来越为热闹的时候。那种安静的感觉犹如生命的河流在经历了很多撞击和曲折之后,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谷地,汇集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占据了整个世界的空间,用自己最柔软的身躯接触于那片土壤,疲惫的身躯有了依靠,安逸的生活再也别无他求。托尔斯泰说过:“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我的家并不富裕但却很和祥,这心的土壤就在此处,从此我没了什么生活的目标,只因为外在世界的运动是无穷无尽的,我不可能有固定的目标所在,或许在精神领域有个无形的目标吧,我也不仔细去想它是什么?当一个人内心丰富的时候,他是最富裕、最幸福的。
看着窗外,灵魂却躲避在这阴暗的小屋,挑眼望去看不到一丝土壤和绿色,高楼大厦冷冷地屹立在眼前,挡住了视线遮住了阳光,这偌大的都市空洞之余在制造着无奈的热闹,我心不属于他,我厌倦了人们的时髦,在同一时间、不同的领域人们为了同一个话题讨论、研究,美其名为探索追求事物的本质,想不通为什么也不愿意想,我只为了自己而活着、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思考,我的梦想或许更应该称其为冥想,未必可以实现但却有着属于他自身的价值,那就是回归那片土壤,静静地伴随着太阳的余辉,让心感受这一天来所发生的事情,然后在月光下将其解剖、分析,黎明来临之时晨露是它的营养,一丝新绿开始蔓延,覆盖着土壤在这都市。梦总是有阴影的,那或许是父亲的背影,一块让我成长的土壤却从未被我开垦过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