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FBT产生背景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Solution -fo2 cused Brief Therapy SFBT) 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它是近二十年逐步发展成熟的心理治疗模式, 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lwaukee) 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的创办者Steve de Shazer 及其韩国裔夫人Inn Berg Kim 共同发展起来的。
二、SFBT 基本理念
事出并非定有因。传统的现代治疗学派均认为一切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出现都有其内在的原因, 找出原因, 对因下药, 这样才能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SFBT 强调建构解决方法而不是寻找问题, 治疗的核心任务是帮助个案想像他期望情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有什么不同, 想得到解决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焦点解决面谈的特征由此也被定义为方法面谈”而非“问题面谈”。不寻找问题的原因, 而直指解决方法本身是SFBT 的基本理念之一。
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SFBT 认为在言谈的过程中, 个案和治疗师的关系, 是一种处于合作的互动关系。个案总是会说明他们如何去思考改变的发生, 而当治疗师了解他们的想法与作法时, 治疗师和个案合作解决问题就成为必然。SFBT 强调倾听不仅止于倾听, 而是通过一步步与个案的情感、想法并速前进, 配合个案的声调、感情和用语, 进入个案的世界做积极的行动引导。无论是治疗师还是个案都是专家, 治疗师是解决问题“过程” 的专家, 个案则是最了解问题的专家, 只有两者互动合作, 才有机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SFBT 假设症状或问题通常是人们试图解决问题但却“形成不适当的习惯模式”。问题本身不是问题, 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 导致问题的出现, 甚至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因此, SFBT 的治疗策略不是问题解决导向, 而是解决发展(solution development) 导向。它认为治疗师在面对每个问题时, 应考虑问题的多面性及特殊性, 发展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 并且相信个案是有能力、有责任能发展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个案是自身问题的专家。SFBT 认为个案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治疗应从强调个案的优点而非缺点着手。
从正向的意义出发。SFBT 强调个案的正向力量, 而不是去看他们的缺陷; 强调他们成功的经验, 而不是失败; 强调个案的可能性, 而不是他们的局限性。SFBT 是从正向的角度, 即个案想要什么, 而不是不要什么, 来拟定治疗目标, 强调做什么能够解决问题。
骨牌效应。SFBT 认为, 小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小的目标可以带动个案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 尤其是当最先出现的小改变曾经获得过成功, 那么行动起来将更容易。所以, SFBT 认为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要引导个案看到小改变的存在、看重小改变的价值, 促进小改变的发生与持续。
凡事都有例外, 有例外就能解决。SFBT 认为凡事都有例外, 只要有例外发生, 就能从例外中找到解决方法。SFBT 认为, 个案所抱怨的问题一定有例外存在, 只是被个案忽略了, 治疗师的责任是协助个案找出例外, 引导个案去发现所抱怨的问题没有发生或没那么严重的时候,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周三听完陈老师关于SFBT的讲解,很受启发。因而我通过网上多了解一些相关资料,也与伙伴们一起分享吧,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