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常常把一些东西挂在嘴边,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的重复着也在不断的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更是会把自己感知到的或者理解的分享给别人。而这种分享其实质是在教着什么,而这个过程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不自知的。
有时候还挺困惑的,而这种困惑会让人产生怀疑。怀疑自己也怀疑别人。我们是不是真的懂,我们是不是真的明白,我们是不是真的是默契的,是不是真的达成了真正的一致。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陪伴,到底陪伴是什么。是引领还是一种教导?是放下自己原来的那股莫名的坚持,真的在更明白的层面下以更低的姿态进入到被陪伴者的系统,全身心的感受着被陪伴者,让陪伴者在自己的道路上自己去做到自己去悟到,而整个过程我们是在恰当的时间节点促成他当下的突破,是在让他更加坚定的在自己的方向上前进。还是我们并没有放下自己,并没有真的完全感受被陪伴者就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认为的感知到的不全面的或者是属于你不属于他的某种东西去教你的被陪伴者,而过程当中,作为陪伴在无形之中已经重新给被陪伴者规划了一个方向,一个你认为的他应该前进的方向。
包括我在内的当下的我们是不是有真的思考过陪伴是什么?有没有真的梳理过,有没有保持着这样一份觉察?陪伴并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我们自己认为,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对待被陪伴者。陪伴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这过程当中有快乐有痛苦也有很多需要我们去面对和促成的部分。整个过程最最重要的是对方是否有感知是否有收到是否有成长,而回到你身上你是否也通过陪伴他人促成了自己的成长。
同理,什么是把他还给他,把你还给你,把我还给我。我们真的去感悟这句话,只有当你做到了真正的陪伴,你才不是一直在替代,也不是一直在折腾不清楚。
陪伴是个过程,这是我们要不断修炼的。人不怕经历过程,就怕你连这个过程都不给。要吗直接要结果,要吗死守着自己的那点东西还用陪伴包装得很精致小心呵护着。我们可以允许自己陪伴不到位,也可以允许我们自己还在路上,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用心。当你用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真的是一路上都是抱着一宗颗感恩的心态去待人处事,去感谢每一次的相互陪伴相互成长,不会觉得理所当然更不会觉得自己是有多么的了不起。你会真的很负责任的对待你的被陪伴者,而整个过程你会抓住任何一种可能性抓住任何一瞬间去促成他当下可以做到的部分
现在更多时候,我会在思考我要的陪伴到底是什么样的,我需要的是什么。当自己不断成长起来,我越来越明晰自己需要的是种被倾听。相比较大道理肯定表扬鼓励安慰什么的,我更需要的是种倾听。这种倾听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过程中我希望我感受到的是作为陪伴真的有在用心听,是那种真的感同身受可以让自己就好像跟另外一个自己在交流的感觉。而当我跟自己对话完成,说出来自己也就真的明白了自己的困惑,自己也真的把自己梳理出来了。那些有的没的什么的莫名的情绪也就跟着散掉了。当我感受不到那种陪伴,更多时候其实会变成一种不被理解的感觉。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也有很多的原因。但在这种感觉下只是让自己原本想说的想做的东西再缩回肚子里去,自己扛着也好,自己藏着也好,不被理解说再多也没有意义的习惯会影响到我。做有型沙盘对我来说是种放松,因为在沙盘里我可以尽情的说尽情的表达,而匹配的陪伴师也会适时的促成我当下的成长。
晚上我念叨了一句,做导盲犬真的很不容易,过程当中我会想要寻求一种理解,真的想说理解万岁。哎,其实理解都在,但理解还得一致。这种感觉其实是很微妙的。
这一切都得回到自身。觉察自己是否要得太对,觉察自己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觉察自己是否够坚定坚决。觉察自己是否真的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今晚也是我真的第一次感觉很深刻我的某个习惯。当我对某个事情很有感觉的时候,当我感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当我想要试图去传达什么的时候。我是否真的明白我要传递的是什么?我是不是真的已经接着团队梳理清楚并真的成为我系统把握下的属于我的东西。那份感受是火花还是沉淀成策划,那是不一样的概念。而在传递的过程中,我是否坚定坚决的坚持着我想要传递的信念,借助着团队用我的明白去引领着更多人明白。而不是我被影响而把自己给丢了。这一点上,我们会更加的明白,到底是谁影响谁。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使也是国王。感受他人从感受自己开始,陪伴他人也从陪伴自己开始。要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被人。这都是一个双互的过程,也是一个匹配的过程。
(说完舒服多了。就当我自己胡言乱语,可能还没说完,但当下我可以去睡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