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明黎的BLOG |
|
|
|
 |
昵称:黎明同学 |
|
用户菜单 |
|
我的栏目 |
无博客分类
|
标题搜索 |
|
我的存档 |
|
|
|
最新日志 |
|
 |
最新评论 |
|
|
|
最新来客 |
 啊啊啊啊啊
|
我的好友 |
 啊啊啊啊啊
|
数据统计 |
|
|
|
|
|
 |
|
|
|
|
|
|
〓 这一课的感悟 |
发表者:
时间:2011-10-28 23:46:55 阅读(1016) 评论(7) |
|
昨天,也是我们沙盘第四期的最后一课,但在这一节课的到来之前,我一直预感着有种被召唤的声音在呼喊,因此,也特别期待这一节课的内容,然后,一直到了下课,我似乎有很多东西无法释怀,这种感觉是我学习沙盘以来一直没有的感受到的。 现在,我似乎感悟到什么了,因此,我将我的感悟做个记录。 从一开始的触沙,我是一种期待,到享受,到感受到沙的力量指引我学会奉献的快乐,当时我觉得,原来,舍得舍得,真的是有舍有得啊。可就在那一刻,我的感受转换成了我的思维,就在一秒之间,我的大脑问我的心灵:“真的有舍就有得吗?”那一刻后我便开始了大脑和心灵的对话,因此,这期间我没有过多的去感受团队伙伴的感受,只是去捕捉他们一丝丝的感受罢了。因此,我在想,这应该是因为这次我得分低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在触沙时没有很好的跟团队对话,而是徘徊于自己的大脑跟心灵之间关于是否该舍得的这一话题的挣扎。因此,我带着这个挣扎的感受进入了下一轮的创造。而这次,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永远都不会是创作1号的我,这次偏偏是1号,当时我也没有定下心来感受,作为1号,该给团队如何的作用和作为,因为,我们至始至终做的是团队创作。 因此,带着这种困惑和迷茫,我开始了创作,我没有做好1号该做的布局和定位,更为糟糕的是,我憋开这个作为1号的使命,我至始至终在呈现我内心挣扎的问题,根本没有去感受同伴们对于这次创作的期待和付出。幸好,“逗号”在一轮半的时候,帮我布了局,那是我才突然顿悟,原来,我们是一个团队,而我,这次是1号。进而下来,我便带着愧疚的感受尽快结束这次创作,因为,这次创作的时间真的很长! 以上,是我语无伦次的记录了这次创作的心情,总结下来,就是挣扎、困惑、迷茫和愧疚。因此,我一直在反省着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今天,我总结出了一些感悟。 第一:开始触沙时,我就离题了,我没有按照林老师的要求,用心感受自己和感受同伴,我被自己大脑思考的问题带着走了。而这点也是恰恰提醒我的,作为陪伴师,当我们对于来访者的感受衍生出辩证问题时,我们该如何做呢?我今天感悟出的是:我只要去感受就好,不去纠结衍生出的问题,因为我还没有能力在感受的同时去很好的解答这些问题,因此,当下,我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就好! 第二:在团队创作中,我的作为是什么?这一点真的让我茅塞顿开,因为,从这一期的陪盘过程,我一直懂得去感受别的团队的成员的作为,而轮到自己的时候,我的作为却在哪里呢?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我们创作成果完成的进度放慢,造成伙伴们创作过程中的疲劳和急躁。我,也深深的感悟到:当下,我该作为的时候,我是否用心去作为了,也就是,既然我觉得是舍得的,为什么在该作为的时候,我却有舍不得的矛盾呢?很多时候,这一矛盾的产生决定了整场“战争”的局势输赢啊! 第三:这一课,我更进一步感受到“蝴蝶效应”的威力了,他能让我从一开始小小的一个挣扎,牵动着整节课的创作和互动。如果,我能将一开始能起到“蝴蝶效应”的点化为振兴情绪,那么,又将是何种作为呢! 今天,我完成了我的第二篇博文,真的很感谢自己,愿意将这一切化为文字记录下来并与伙伴们分享。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突破,因为,我习惯于将内心的感受藏于心底,而不是敞开分享,今天,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迈出了第一步。感谢自己!感谢沙盘同伴们的陪伴和分享! 林明黎 2011-10-28 |
|
|
|
|
|
|
|
|
TAG: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