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心理      情商      测试      会所      器械      加盟      关于我们
 
 
Tina姐姐的BLOG
昵称:Tina姐姐
用户菜单
给我留言   加入好友
 发短消息   个人资料
我的栏目
无博客分类
标题搜索
  
我的存档
最新日志
·“成长”的小小感悟
·用心一起歌唱
·“喜悦之旅”经典语录
·生命里的Spring...
·两个人生活的开车艺术
最新评论
·置于死地而后生~~~...
·Tina姐姐的文章写...
·Tina姐姐,做你的...
·有感而发,分享了个人...
·母亲的身上总有一股神...
最新来客
 啊啊啊啊啊
我的好友
 啊啊啊啊啊
数据统计
 访问量:
 博文数:
 创建时间:
 更新时间:
 
 
 
被照顾着的幸福,我一直都有!
发表者:Tina姐姐  时间:2009-03-29 22:04:29    
 

被照顾着的幸福,我一直都有

……

朋友:可能是他照顾我吧

我:嘿嘿,有人照顾着好!(有点羡慕,也有点自怜的味道)

朋友:你不也是一样的啊(在这之前我没有强烈的感觉到自己有被人照顾着的幸福)

我:是哦,布丁挺照顾我的(我感觉布丁是现在最照顾我的人了)

朋友:这种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啊(这才读懂:照顾别人也就能换来别人的照顾)

昨晚和朋友聊天的一段对话,触发了我的思考,让我悟到些什么。

今早起床,想起妈妈过两星期要来厦门玩几天,想着得去买床棉被垫着,不然太硬了,她肯定睡不舒服。想到我们母女俩可以躺在这张床上放松地聊着什么,想到可以用这次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机会,从真实的母亲身上找回童年缺失的母爱,抚平压在心灵深处的“缺失的伤害”,去接触而不再是回避自己对母爱温暖的渴望,去拉近与母亲心灵的情感距离。让自己在母亲身边做一个真实的“孩子”,会撒娇任性,会为了自己的真实意愿“顶撞”,会说更客观的语言让她明白生活的现实,而不再是维护她的消极观念,受她负面情绪的影响而迷失了自我,不再为我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烦恼承受超出我能力的压力,我可以不那么懂事“谅解”,不那么“克制”自己对亲情的需要在心里,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对身边亲人的情感……这才是我要的真实的母女亲情!

想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一直无法体验到被照顾着的幸福感。因为我童年的“执着”,执着于我内心对现实的不接纳,“执着”于我不愿意面对现实中的母亲,现实中的家庭环境。我在心里构筑了一个期望的理想的充满欢声笑语的幸福快乐温暖的家,而且我把现实的家和理想中的家对立起来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变成了对现实的不接纳和抱怨。然后,我就开始寻找不同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来“理解”母亲,“理解”现实,也就有了我的“懂事”,事实是我用理性来压抑自己感性的情感情绪表达。所以,我的童年是不快乐的,我的成长也充满了压力和焦虑,这就是我的成长心理历程!站在今天的位置,回首这条来来回回曲折的成长路线,其实我一直就在一个圆圈上走,从起点出发,走了很久以为达到了终点,却原来是回到了起点,但我收获的是成长!

现在,我可以去收集一下“我一直都有的被照顾着的幸福”来温暖自己的心了!

……

收集起来,二十几年的成长路上,我需要去感激的人太多了,因为我拥有太多的被照顾,而且是我一直都拥有着的!只是那时的我没有珍惜每一个当下,没有珍惜每一个我遇到的人给我的照顾的温暖,因为内心对生活对环境的“怨”所以错过了太多太多我本来可以享受的幸福和快乐!

领悟了,意识到了,我除了对曾经给过我照顾的人心存感激,剩下的就是用心觉察我的每一个幸福瞬间,去享受当下身边人正给着我的照顾,也去享受照顾别人的快乐。

调整生活的底色,不再让抱怨占据幸福快乐和轻松温暖的位置!

 

 

竹林野花

2009329

...
 
阅读(1270)  评论(1)  阅读全文   
家长成长故事(4)《如何让我的孩子闪光》
发表者:Tina姐姐  时间:2009-03-29 08:52:36    
 

家长成长故事(4)《如何让我的孩子闪光》

因为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所以家长对孩子交什么样朋友的干涉不会比对成绩的重视少多少。很多家长会这样告诉孩子“要多跟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不要天天跟成绩不好的同学在一起,会学坏的……”

凌珊妈妈也是从小这么跟凌珊说的,听话的凌珊也是一直这么去做的。最近凌珊在朋友关系上“受伤”了,她一直把小婷(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有很多好朋友围着她)当作自己很好的朋友,心地善良的凌珊会因为受不了小婷的苦苦哀求而心软了,委屈自己大中午去帮她买零食。在小婷生日的时候,凌珊送了小婷一份她非常喜欢又期待已久的礼物,但是凌珊却没有在被邀请参加生日Party10个好朋友名额中,凌珊非常的伤心。凌珊妈妈知道小婷是个什么样类型的孩子,但不知道要怎么安慰自己“受伤”的女儿了。

在与凌珊妈妈的交流中,妈妈很快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我以前总是叫她要跟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这样可以学到一些好习惯,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吧。”是啊,正是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影响并形成了孩子的交友观念。我说“正因为这样,她就一直笼罩在别人的光环之中而失去了自己的闪光,看到的都是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地方,和自己的不足,进而少了对自己的肯定。”凌珊妈妈恍然大悟,“你这样分析一下,我对今后如何激励她又有了新的方向。我应该鼓励她把目光更多的放在自己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优点特长,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朋友的标准,组建自己的朋友圈子……慢慢找回她的自信心。”

后来,凌珊的成绩进步了,受到老师的关注也多了,她也越来越自信了。那位小婷朋友也开始“怂恿”凌珊的好朋友一起“排挤”凌珊,而我从凌珊的作文里看到了这位可爱大方的女孩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守护了自己的友谊。我相信现在的凌珊不再只是别人朋友圈子里的“配角”了,她会自信地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闪耀着个性的光芒!

家长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去引导孩子在他(她)的朋友交往中秀出自己的闪光呢?

 

                                                 Tina姐姐

2009328

...
 
阅读(1045)  评论(3)  阅读全文   
生活情趣
发表者:Tina姐姐  时间:2009-03-27 18:11:27    
 

上班第一天的早上,和伙伴们分享了我的周末生活快乐,先生的一句话:“好有生活情趣的……”,所以有种特别的感觉想写写我的生活情趣,与朋友分享我的快乐!

生活情趣

周二、三这样特殊的周末时间,无法享受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享受一个人的安宁也是很不错的,这周是今年度过的最完整的一个周末了!两天的时间我做了该做的事,也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了,很充实也很有意义,很满足的感觉!

周末我起床的第一件事是一定要打开音乐,然后才不紧不慢放松地洗漱,做饭,规划一天的事情。第一天,我习惯性地先要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洗衣、擦桌、拖地板,整理一周积累下来的乱。在简单的体力劳动中,思想可以信马由缰地奔跑着,很多问题也往往会是在这个时候找到答案,所以生活空间的整理过程也是我思绪理清的过程。

下午炖了排骨莲藕汤,做了好吃的饭菜请布丁和新媚。这是我周末生活的另一乐趣,隔一段时间就会很想做一桌好吃的东西请两三个朋友一起分享。列一张菜单,买一堆菜,慢慢地洗干净切好,一盘一盘整齐地排放在灶台上,丁、片、块加上色彩的搭配,满足了视觉的效果,就开始从味觉上下功夫了。好久没这么下厨,有些生疏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一天最美妙的就是和新媚畅谈夜话,重温了久违的学生时代的感觉。姐妹俩躺在床上,随意地聊着,从现在的情感谈到生活的点滴,谈到很久没有联系的同学朋友,谈到初恋,谈到人生,谈到未来的生活……很久没有这么畅快地聊天了,当我们不得不停止谈话时,有种很久都没有了的无比轻松的感觉,美美地睡了!

打破旧有的生活习惯,离开封闭的屋里网络电视生活,去体验与自然与社会接触的户外放松活动。去过了海边,也去过了公园,今天忽然很想爬山。金榜山、仙岳山、东坪山?都没有特别的感觉,就去南普陀吧,这是想了很久的愿望,才知道南普陀后面还有五老峰,这是最好的选择了。

我没有买香拜菩萨,而是虔诚地走到每一尊菩萨下面,用心去看他们的神情动作,去感受佛的境界,试着与菩萨对话。特别是18罗汉,我站在每一尊菩萨面前去一一对话,去感受那每一个“第一”的含义,似乎有所悟。

拜过菩萨,看了关于佛的生活故事,随后就开始爬五老峰了。我没随大流走小道,穿过一个小山洞,路过了似乎被人们忽视了的土地庙,有些蜘蛛网,有些尘埃,我蹲下了去和土地公公婆婆对话,有点想去为他们打扫尘埃的冲动,可是我没有这么做,因为存在就是自然。尽管相对于前面庄严的殿堂,这里显得荒凉,可是土地公公婆婆的脸依然是笑着的,我欣赏着,敬佩着,也微笑着跟他们说了再见继续往前走。一路欣赏着五老峰上奇美的相思树和浑然天成的大石,接受了“工作人员”的建议用香拜拜那些堆在大石下面空隙里的满是尘埃的似乎也一样被遗忘了的菩萨群,我相信他们都一样是有灵气的,我虔诚地拜了,只是我没有按“工作人员”的意思留下“香火钱”。

一路走走歇歇,欣赏着,发现着,也享受着,看到一个环境很好的大石,我坐下了,闭上眼睛,调整呼吸,静静地享受四周虫鸣鸟叫的声音,享受路人谈笑的声音,享受阳光和微风,享受弥漫着灵气的新鲜空气,心越来越平静了。再睁开眼睛时,感受到的全新生命的自己充满了力量,很享受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汲取自然精华的心灵洗礼!

就在我岔进一块“净土”享受坐在树梢迎风吹拂的美妙感觉时,走来了一位先生问路,话匣子打开,交流了会儿,互换了名片,是我的真诚和快乐情绪吸引了他的注意吧,我们就这么结伴爬了剩下的山,寻找他的“磨牙石”。他不厌其烦地跟我介绍着我听不懂也不感兴趣的华侨协会还有什么政治人物,我附和着,后来发觉少了许多属于我的乐趣,于是下山时,我借口想早点下山,故意加快步伐,远远地把他抛在身后。哈哈,随缘的相遇相识,也就随性地中止吧,坚持自己快乐自由的原则!

就在下山了要出门的时候,我没有按原路返回,巧合地走到了闽南佛学院里,看到了我非常喜欢的雏菊,意外的收获!当我走出南普陀的大门,往回看五老峰的时候,发觉山上的大石像一尊尊佛安稳地坐那,奇妙的感觉!从南普陀回到家,我深深地睡了一觉,好满足哦!

...
 
阅读(1072)  评论(1)  阅读全文   
家长成长故事(3)《引导与给答案》
发表者:Tina姐姐  时间:2009-03-29 08:53:28    
 

面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时遇到的种种问题,给答案并不能帮助家长根本地解决问题,同样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种种提问时,给孩子答案也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最近听到很多家长的一个困惑: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上,当社会现象与我们提倡的道德品质不一致时,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了。

有一位营员家长告诉我这样一个例子:我是个中学老师,女儿有时到我的办公室来,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叫我的同事“XX老师”,而是跟着我直呼其名。我自己也会被其他老师的孩子直接叫外号,我是感觉没什么,孩子这么叫我,我感觉很亲近啊。我怕那个老师会不高兴,觉得孩子没大没小的不礼貌,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如果,你是这位家长,你会怎么跟孩子说呢?

“不能这么称呼人家的,那样不礼貌,要……”

我把我想到的方法跟这位家长分享了:首先,你不妨私下跟这位老师交流一下,女儿这么称呼她,会不会让她感觉不舒服呢?如果这个老师会觉得不舒服的话,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老师的感受语言反馈给女儿,而不是用你自己关于“道德、礼貌”的语言去教育孩子。通过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分享分析,引导孩子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自己对别人做出行动或说出话时,先去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那样孩子不管是在与同龄朋友,还是不同龄的朋友交往时,就不会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了,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感受力。

也许,面对同样的问题,你会有更好的方法。我要分享的一点就是:运用生活中的事件作为孩子成长的教育素材,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分析问题,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会比给孩子答案更能帮助孩子成长!

...
 
阅读(938)  评论(1)  阅读全文   
会说话和会听话(精美文章分享)
发表者:Tina姐姐  时间:2009-03-23 16:35:35    
 

会说话和会听话

一个人学会说话时必须同时学会听话,这两个结合起来才叫会说话。

  会说话要先具备没有偏颇的思想和耐心态度。说话是为了交流,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别人问多少事,或表达思想时我们都要有耐心,而且不会觉得对方幼稚或无知。别人用简单方式问,我用简单方式答;别人用复杂方式问,我用复杂方式答。

  说话是为了表达我们内心的思想,而不是要找出别人的缺点,所以说话不要带出别人的缺点,这就好像去捅别人的眼睛,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有时候你并不需要讲很多道理,只要耐心地去听,就是一个理解、接受、赞同别人的态度。别人有时候并不需要听什么大道理,只要你会听就可以了。

  说话太多会导致我们的话没有分量。说话太多会使这个人把一些主意和想法在没有必要的场合和不关键的地方随便就说出来了,这常常使说话变成了一种炫耀,这就使你的话没有力量。所以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不要让自己的话成了贴在厕所边的字画,显得不值钱。

  说谎会使我们的话大打折扣,刚开始只是因为不说谎不行,但你没有警觉,结果养成了习惯,以后有没有必要都说谎,形成了惯性。但旁观者清,人家看到你的这种方式,就会认为你的话甚至你这个人不靠谱。

  有些时候我们给别人提一些好的建议,但要看说话的时机,要注意用对方接受得了的方式。

  听到各种流言,我们要像一个法官一样不要绝对化,要知道对方从他的角度看这个人和事就会那么看那么想。我们像法官一样去听,因为我们的耳朵长在外面,人们的嘴长在前面,我们去客观地听,从不同的角度去听。

  如果你知道真相,不一定要去辩护,因为说出真相,如果对方不接受,你的解释并不能改变对方的看法,还可能形成新的隔阂和误会,要知道人和人本来就是不同的,有的人本来就是易误会别人的。

争论只有在两个人的心态都够好时才能使双方都获得启发,如果是完全僵硬的争论就成了为保全面子而争,没有什么意义。

...
 
阅读(816)  评论(1)  阅读全文   
找到 49 条记录 8/1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加盟服务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福建省情商训练工作委员会 厦门今天心理.情商机构  www.todayhealth.com.cn e-mail:xmjtkj@163.com  地址:厦门市东芳山庄别墅31号/莲前西路莲富大厦2号2之6  邮编:361006
传真:86-592-2660931  电话:86-592-2660936
Copyright © 2008 厦门今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闽ICP备05030611号  网站建设-云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