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心理过敏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对事物思虑过多引起的,常常使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自信,又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希望在别人的眼里留下完美的形象,从而过分在意自己的行为后果,不自觉地夸大了失误造成的损失… 我们大多数会被鲜花所陶醉,但有些人,却会为花粉所苦。对于这些容易过敏的人群,春天,并非总那么美好——因为,这确实是个容易过敏的季节。
身体上的过敏,是因为自身对外源性刺激“防卫过当”,而造成自我攻击的后果。其实,心理过敏,又何尝不是如此?别人看到花落,只会当成一种自然现象,在黛玉眼中,却是青春易逝的象征;别人只不过是想提供一些帮助,但在尼采看来,却是对他那自由空间的侵犯。
自卑的人,会对别人的任何负面评价都会过分放大;有权力情结的人,会对别人不同意见反应过激;而将自己扮演成被伤害角色的,则总喜欢揣测出别人伤害的动机。
敏感是因为内在的活力,然而“过敏”,却往往诱发自体攻击,伤己伤人。一旦我们拥有某些“情结”,心理过敏反应,就产生了。

您有过心理过敏吗?
生活中,我们见惯了体质过敏、药物过敏,我们称具有这些特征的人为过敏体质。但是,您是否知道,还有一种过敏叫心理过敏吗?
当我们与一些不很熟悉的朋友相处时,往往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接人待物是否恰当。这本来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过度专注于此,就有可能是心理过敏了。
心理过敏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对事物思虑过多引起的,常常使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自信,又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希望在别人的眼里留下完美的形象,从而过分在意自己的行为后果,不自觉地夸大了失误造成的损失;或者具有过分敏感的自尊,常把他人的好心好意当作针对自己的攻击,头脑中有一种严阵以待的防卫机制,神经过于敏感。这种敏感的神经,常常牵制我们的思维,左右我们的行为,破坏我们的人脉,甚至损伤我们的健康。
心理过敏,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心理疾病。如果长期累积,极易诱发各种心身疾病,对人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那么,怎样才能预防和改变这种状况呢?
(1)加强沟通,排除阴影。
既然心理过敏的人,总爱以想当然的方式去观察世界,使心里总有一堆难解的乱麻。那么,主动和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取现实的信息,排解掉自以为是的心理阴影,就显得尤为重要。
(2)自我调适,降低期望
心理过敏是心病,心病要用心来治。降低期望值,把自己看成一个极普通极正常的人,融入亲朋好友中,心胸开阔些,在真诚和平等中解放自己,快乐地生活。
(3)心胸开阔,不记小事。
宽容是心理过敏的良药。朋友之间不能斤斤计较,处处表现出比较在意别人的态度,会让人产生与您交往不舒服的感受。另外,也不能太要面子,有些时候放低自尊,反倒会赢来尊重和友谊。
(4)发现纯美,不抱偏见。
不对任何人抱有偏见,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当我们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时,如果我们换一下位置思考,就会发现很多敏感出于个人的偏见。因此,当我们有了某种疑虑时,不妨先调查一下,看一看猜疑与事实是否相符,也许问题就在调查与思考中解决了。
(5)坚强信念,相信自己。
增强自信心,让自己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是应对心理过敏的良策。我们要坚信,只要自己真诚、热情,就会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可。
(6)培养兴趣,提升自己。
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娱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人际交往,纠正自己的偏执心理,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力。自信力是心理敏感的天然阻抗剂。
心理敏感是过分注重了生活的细节,反而被细节伤着了。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常常是被我们忽略的,忽略有时是我们身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是一种有效地心理缓冲剂。古语道“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我们过分注重了水之清冽,反而于生存不利。因此,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学会在排斥异物的同时与其共处,而且要处的愉快生辉,这样才会一个精彩的人生。
这些心理过敏,你有没有?
心理脆弱易引发心理过敏,常发生于性格内向者,有时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甚至导致犯罪或诱发精神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情感过敏 不论是从影视、录像、书籍、报刊上看到,还是从广播上听到有关悲伤情节时,这类人会忍不住悲伤至极;也有些人只要见到别人悲伤自己也不由伤感。最典型的当然是林妹妹。伤春悲秋,万事万物都成为她内心纠结的外在影射。
气候过敏 天冷、阴雨时情绪处于低潮,有时会以毁坏室内摆设而发泄自己的不快;也会表现为不思饮食、唉声叹气。
环境过敏 有人看到某种建筑感到讨厌便产生无名之火;另有对污水敏感的人;还有见到或听到别人谈及便秘就恶心,甚至持续很长时间。
色彩过敏 有人见到或听到某些色彩就周身瘙痒、烦躁不安,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现象过敏 有人见到曾因醉酒而呕吐的现象就恶心、呕吐;有人见到衣衫破烂不堪的乞丐,几天都不能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