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我不懂”之安全感篇
【心发现】 那些我们不了解的“自己”
心灵主题: 孩子的心我不懂
文华意识到儿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是上个月的一天。那天,他开车超车,超过一辆越野车,儿子坐在后排,很担忧:“爸爸,我们超他的车,车里的人会不会不高兴,把我们的车牌号记下来,什么时候来暗算我们?” 车子开出老远,儿子还在忧心忡忡。 妈妈说,小文没来由地害怕、担心,其实有两个月了。小文在寄宿学校上学,一年多前,他偷偷拿别人的浴巾擦过足球,前不久,他开始为这件一年多前的事情担惊受怕:“会不会有人看到,告诉那个同学,那个同学正想怎么报复我呢!” 小文的被害妄想还弥漫到家人身上。他担心家里人做错事被报复,最害怕妈妈出车祸死掉。每天,他都要给妈妈打三四通电话,一打打很久,发二三十条短信,好不容易挨到周五,他的焦虑简直达到顶点,千方百计找借口逃学,提前跑回家。回家就守在电脑前,守着爸爸妈妈。他再也不肯自个儿睡觉,初三学生了,还要爸爸妈妈陪睡,他说:“害怕一觉醒来,爸爸妈妈不见了。”
小儿子办完满月酒,大儿子开始害怕
坐在今天心理研究院咨询室里,十五六岁的小文,显得异常沉重,看上去倒像二三十岁。 心理咨询师刘平超先引导他放松,让他在自由联想中“走进一片森林”,小文说,看到很多人躲在树后,准备围攻他,他很害怕,很想爬到树上躲起来。刘老师让他感受那种害怕,把“我很害怕”大声喊出来。小文大声喊了很久…… 喊完,小文感觉轻松很多。他回想,学校里并没有发生什么事。小文从小寄宿,很适应,学习轻松,成绩优秀,各方面都很完美,而且一直是个乐于助人、忠于职责的班长。 “两个月前,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刘平超问。 “没有啊……妈妈生了小弟弟,小弟弟办满月酒,请了很多桌,来很多客人。” “满月酒时,你在哪里?”“在酒席上。” “你有什么感觉?”“没什么感觉,很热闹啊!” “后来呢?” “国庆节期间就呆在家里玩游戏,有一天看到里面的怪兽,突然感到很害怕。”从那以后,小文的害怕有增无减。有一天,他突然想到,QQ号码有可能被盗用去攻击别人,被攻击的人一定认为是我干的,会报复我。返校后,纠正完捣蛋的同学,他开始害怕同学记恨报复。 和小文的交流,让刘平超有一个猜测,她告诉文华:你大儿子的问题,可能和小儿子有关。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给小儿子热热闹闹办完满月酒,大儿子就开始出现状况? 小文从小寄宿学校,内心有一份很大的不安全感。弟弟出世后,尤其满月酒席上,所有客人围着弟弟、夸赞弟弟,送很多礼物给弟弟,虽然气氛很热闹,但中心是弟弟,他是被冷落的,他内心开始担心自己被抛弃,感到不安、害怕,但他又是很乖、道德感很强的孩子,觉得自己不能担心、害怕,就转变成担心爸妈的安全。 生活中,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这类例子,有很多父母过分挂虑孩子的安全,实际上是把自己的不安全感投射到孩子身上。
父母要给儿子强烈的爱的表达
刘老师告诉文华,你的儿子需要爸妈很强烈的爱的暗示。第二次咨询,全家一起摆沙盘,不擅言辞的文华第一个流下眼泪。 文华在沙盘里堆了一座山,刘老师的点评触动了他,他站起来到门外抽烟。但他很快被刘老师叫回来,当让他握住儿子的手,对儿子说一句话时,他说:“爸爸爱你……爸爸很担心你,爸爸不太会说话……”他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看到爸爸掉泪,儿子的眼泪立即流出来。妈妈也抱着小文说:“你是妈妈最爱的孩子,虽然弟弟出生了,但妈妈还是非常爱你、关心你。”一家三口抱头哭成一团。 刘老师叮嘱文华和妻子要多学会表达,每天给住校的儿子发一些关心的短信,“妈妈很惦记你,你今天过得开心吗?”让儿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时刻不离开自己。 小文的妄想还来自于他很少接触社会生活,所有感知、认识都来自虚幻的游戏世界,和现实脱节,而且多为负性,现实的、正面的信息接收得太少。文华要创造机会让儿子融入家庭生活,让他回家后少打游戏,多帮忙家务,照顾小弟弟,调动起他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和哥哥的自豪感。外出社交、谈生意,也可以带上他,让他多接触柴米油盐、现实生活。 针对小文的安全感缺乏和负性思维,刘老师还给他布置了作业:安全感练习和正性思维训练。 几次咨询之后,小文一周内电话减为两个,短信只发了两个。全家人再出现时,轻松很多,有说有笑。爸爸文华的脚步轻了,走起路像要跑起来。
小文第一次咨询时的自画像

人物小、侧面,面向过去的方向,提示他消极,不愿面对现实,对自我不太接纳,不太信任别人。
小文最后一次咨询时的自画像
 人物大、中正,五官清晰,很阳光,画作名为“雨中人”,提示他面对压力,能找到正确化解的方法。
【专家提醒】
都市父母开心迎接第二个孩子 别忘了关注那个大孩子
刘平超今年接待好几个孩子,情况都和小文相似。都因家里增加了新成员,爸妈忙于关注小弟弟小妹妹、忽略他们,使他们担心被遗弃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这些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有的孩子也是长期寄宿学校,内心安全感极为缺乏,只不过一直没有被触动。当触点出现,也就是家里出现新成员(弟弟或妹妹),那种不安全感就完全呈现出来。有的孩子此时正好进入青春期,所以各种问题就交织出现。 随着70后、80后的都市年轻父母越来越多,他们中很多人按政策是可以生第二个孩子的,他们的年龄都是30岁上下,这几年有可能进入第一个孩子长大、第二个孩子出生的阶段。专家提醒都市年轻父母,在迎接新的家庭成员时,千万要格外关注那个大孩子,多给孩子安全感。
——摘自厦门晚报 文/福落伊得
从今天开始,健康快乐每一刻。
今天心理咨询服务热线:0592-2660936 2028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