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心我不懂之学习篇】
“我的孩子上课很不专心,做小动作,作业都没听到……”很多家长有个无法专注的孩子,被老师投诉,很烦心,回家就打骂孩子、带孩子看医生。 孩子生活在自己无法专心听讲的阴影中。而实际上孩子上课不专心,有很多原因,有时作为爸爸妈妈的您得找找自己的原因呢。
个案1 不用心听讲,因为爸妈只教他“说” 宜钧三年级,上课玩纸张、玩铅笔,根本没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老师提问没讲完,他就插嘴抢答:“我来我来!”一站起来就滔滔不绝。 在咨询室里,心理咨询师刘平超发现,宜钧一家三口都很能说,爸爸管着几百号人,妈妈在单位是搞政治思想工作的,经常对着很多人讲话,表达欲望超强,但却没有听的能力,不在意、也不会听孩子说什么。孩子的话常被爸爸妈妈打断,急着争辩起来;孩子在跟老师交谈的时候,爸爸妈妈两人也在窃窃私语和接电话,没有听孩子讲话。 宜钧不会听讲,其实是从爸妈行为模式学来的。不光是听课,只要是听的方面,他都很难专注。这个结论,让爸妈惊诧不已。这类情况在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身上多发,因为他表达的欲望、能力很强。
个案2 他和“注意力缺乏症”一点关系没有
子淳才读一年级,上课常突然站起来走动。妈妈带他去测试,结论是注意力缺陷,开了镇定类药物。 在心理研究院玩沙盘,他有三四次一边嘴上跟老师说沙盘摆好了,一边双手还在不停调整。老师了解了他的成长背景,立刻告诉子淳妈妈,别给孩子吃药,他的“多动”,和“注意力缺乏症”一点关系没有。 原来,爸爸妈妈早已离异,四年里,子淳被寄在外婆家一年多,被寄在姨姨家一年多,又跟妈妈搬了三次家。爸爸打电话他不接,但他的沙盘里又有父亲的形象,虽然他不承认。他的内心极度不安全,对自己和很多事情都不能确定,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干扰,他能专注才怪。
个案3 “优质儿童”被优秀爸爸打得半死 小赛常把爸妈气得半死,被优秀的工程师爸爸打个半死。他实在不争气啊,上课铃响,他听不见,一个人在操场玩沙,要老师去找他;老师常发现他突然不见了,在桌子下找到他;有时玩得太投入,小便还尿在裤子上。 刘平超给小赛做测试后,却对小赛爸妈说,小赛是“优质儿童”,你们要好好培养哦!他只是过于专注他感兴趣的事,注意力转移慢。让老师多给他一些事情做吧!果然,老师看他动起来,塞给他一张卷子,一回头他就做完,再塞一张,十分钟他又做完了。妈妈这下高兴得半死。 “优质儿童”智商优于一般孩子,如果上课吸引不了他,他就坐不住了。爸爸妈妈要有点知识,了解孩子注意力的特点,因势利导。
个案4 好动,是为吸引爸爸妈妈的关注
多多厌学,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咨询室,他溜到地上玩,根本不坐在心理师对面。老师使了个伎俩:请爸爸妈妈讲出多多的20条优点。 这孩子哪有优点,爸妈面面相觑,连“帅”“声音好听”都来凑数,很艰难凑到18条,再也讲不出来。 多多忍不住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我讲!我动手能力强!我把家里的钟拆掉又装好了!”妈妈插话:“你捣蛋……”老师打断妈妈:“这可是一般孩子做不了的事。你很聪明,很有创造力啊,学习上只要用一点努力……” 刘平超说,有的孩子用多动来吸引父母、老师关注,正面关注得不到,负面关注也好啊。小赛父母很忙,老数落孩子,夸大负面。老师告状:“你孩子注意力集中不到五分钟。”回家数落就变成:“老师说你连一分钟也安静不下来。” 刘平超说,你希望孩子成为注意听讲、成绩优秀的孩子,你要朝那个方向而不是反方向描述孩子。描述就是一种暗示,你的孩子是你的语言描述出来的。如果你一直说孩子好动、不专心,不需多长时间,他真的就变成好动、不专心了。
——摘自厦门晚报 文/福落伊得
从今天开始,健康快乐每一刻。
今天心理咨询服务热线:0592-2660936 2028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