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心我不懂”之行为篇
我的掌上明珠连一根香肠也要偷
【心发现】
那些我们不了解的“自己”

“我女儿什么没有啊?!她的衣服、鞋子、书包、文具,哪样不比同学的好?可她除了钱不偷,什么都偷,连一盒饼干、一根香肠都要偷。她想要这些东西,她完全可以拿零花钱去买啊……”素强是家大公司的老总,独生女儿乐芸是他的掌中明珠。他刚从欧洲出差回来,别的事顾不上,第一件事是到今天心理研究院“考察”。因为乐芸又偷东西了,学校老师又告状了。 素强说,女儿上初一,名声很糟,班级里一丢东西,同学们就认定是她干的,而女儿从来都爽快认账。她和所有人关系都僵,对同学、表姐、堂妹口出脏话。自己和乐芸妈妈离婚了,即使亲妈打电话给她,她也常在电话里用很难听的字眼骂妈妈。亲妈到学校去看她,两人见面不是对骂就是对打,有时在操场上就打起来。 还有一件事很怪异,乐芸有个抽屉从不让动。前一阵子,自己新婚妻子偷偷打开看了,吓了一跳!天哪,里面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本子、笔、口红、发卡、随身听,最恶心的是,连吃剩的饼干、咬掉一半的干瘪香肠都赫然横陈其中。 素强想,女儿心理一定出了问题,不然怎么会偷窃上瘾。
最渴望得到妈妈的爱
坐在心理咨询室里,心理咨询师刘平超观察到乐芸看人的眼神很冰冷,带着敌意,露在衣服外的手臂皮肤很干枯,像鱼鳞状一样。整个人给人冰冷、缺少滋养的感受。 刘老师请乐芸在沙盘里摆出家庭关系图:亲妈是最高大的,爸爸是黑色的,近似于死神的形象,乐芸自己和妈妈之间隔着新妈(乐芸这么称呼新来的妈妈)。 乐芸接着在一张同心圆上画出“离我最近的人是谁?”自己为圆心,按从内圈到外圈的顺序填写,并且分别用划直线或曲线的方式表示自己喜不喜欢这个人。离乐芸最近的是亲妈,而且只有亲妈是下划直线的,其他人都是下划曲线。在乐芸眼中只接纳亲妈,对其他人都是封闭的。 刘老师请乐芸写下最想得到的五样东西。乐芸写的是:朋友的关心。父母的爱。开心。亲妈的爱。183的签名照。刘老师让乐芸每次放弃一样,最后,在纸上保留着没被划掉的是:亲妈的爱。
妈妈和女儿,越爱越对骂
既然乐芸最爱妈妈,为什么母女每次见面不是对骂就是对打? “如果妈妈在你面前,你最想跟她说什么?”刘平超问。 “我最想说,我很想你。” “那妈妈会怎么回答你?” “她会说:你想个屁啊!你在你爸那边开心得要死,你会想我?!” “你怎么回应她?” “我就骂她:你这个老巫婆!我才不想看到你呢……” 刘平超发现,母女对话,往往前三句话还正常,后面就开始互相谩骂,最后,连婊子之类的成人脏话都用来攻击对方。妈妈是比较粗俗的一个女人,内心可能对父亲深怀恨意,对婚姻失败也很怨恨,她把这些愤怒、怨恨通通传递给乐芸,毫不掩饰。 乐芸虽然并不太明白,但全盘接受了妈妈的这些负性情绪、粗鲁言行,她们之间的沟通也是在这种负性情绪、粗鲁表达的框架,言行和内心需求相背离的模式中进行。乐芸明明爱妈妈,也渴望妈妈爱,言行却是谩骂、对抗的,越爱妈妈越表现出敌对、冲突,语言和行为使她与妈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距离越远,内心那份渴望就越强烈,脾气越来越暴躁。 乐芸把这份怨恨带到学校,所以和同学也是敌对、谩骂的方式。
这个小偷很缺爱,偷的是母爱
“偷东西没什么原因,就是觉得那个东西好。”乐芸说。 “别人东西哪有你的好?你的都是最好的,都是名牌。”爸爸问。 “不知道,我就觉得别人的东西就是好,我就是想要。” 最近一次乐芸偷东西,是偷女同学的一个新笔盒。刘平超问她,当时你是怎么想要偷那个笔盒的呢? 乐芸说,那个同学在课间炫耀新笔盒,说着妈妈从哪里买的,有很多设计、功能,同学围着看。当时我就很羡慕,觉得那个笔盒非常好,非常想得到它。 “可是香肠呢?为什么香肠也要偷呢?你自己可以去买啊。你能描述一下当时怎么想到要拿别人的香肠的吗?”“我听那个同学说,这是今天她妈妈给她带的点心,出门前在微波炉里热过,我看她吃得很香,想到她妈妈给她在微波炉里加热过,我也很想吃。” 刘平超分析说,这是一个很缺爱的孩子,难怪她有那种眼神,那种和年龄不相称的皮肤。妈妈的爱以笔盒、香肠这些东西表现出来,她误以为占有了这些就占有了别人的那种幸福,这些东西她偷回去,都没有用,都藏在抽屉里了。她其实想要的不是实物,而是这些实物承载的妈妈的爱,她想要的是妈妈带来的那种温暖感觉。
给她爱,也支持她爱妈妈
爸爸说,全家人都视她为掌上明珠,自己忙,很少照顾她,但奶奶对她很疼爱,新妈进门这半年,也忍受着她的骄横脾气。也想让她经常到亲妈那边,多和亲妈有些感情交流,但很矛盾。因为每次从亲妈那边回来以后,脾气就变本加厉。 刘平超说,在乐芸面前不要提她妈妈有什么不好,而要表达对她妈妈的尊重,支持乐芸跟妈妈正确表达情感。 “如果你要的只是那些东西,你尽可以叫爸爸买给你。如果你要的是妈妈的爱而不是那些东西,那我们就来想想办法,怎么能得到妈妈的爱。”刘平超对乐芸说,“既然你爱妈妈、想妈妈,我们就来学一下怎么向妈妈表示好不好?妈妈给你打电话,说明她是想你、关心你的,虽然她那样的口气让你很不舒服,你是不是可以试试看这样回应:我在爸爸这边过得挺好的,可是我真的很想你,我希望妈妈也过得很好……”刘平超指导乐芸重新学习如何和妈妈打电话对话。 刘平超抚摸乐芸的手臂。“舒服吗?”“舒服。” “喜欢吗?”“喜欢。” “让新妈来帮你抚摸试试看,可以吗?” “……可以。”乐芸接受了新妈的抚摸。 “以后每天晚上让新妈抚摸你的手臂几分钟,好不好?” “好。” 刘平超询问乐芸的新妈妈:“你可以做得到吗?”那位新妈妈把头直点:“完全可以,没有问题!” 乐芸偷东西的行为没有再出现。一个月后,她手臂上那些鱼鳞状的东西脱落了,皮肤有了光泽。
——摘自厦门晚报 文/福落伊得
从今天开始,健康快乐每一刻。
今天心理咨询服务热线:0592-2660936 2028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