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心理案例 |
|
|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
|
|
更新时间:2012-07-29 查看次数:786 |
|
|
|
|
|
代表母爱的太阳,在这里是冰冷和忧伤的蓝色;乌云,意味着孩子的情绪是抑郁不开心的。占去画面三分之二的海水,说明孩子内在极度需要爱,需要更多的包容;大小鲨鱼吃小鱼,则意味着孩子感受的爱是以强凌弱的、暴力的、严苛的;鱼都往左游,喻示孩子有退行的状态。 【编者按】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全国优秀心理工作者刘平超老师说。 近日,由本报心灵版与今天心理情商会所共同举办的“实画实说”亲子互动公益沙龙上,十多对家长和孩子现场感受了“实画实说”魅力。 一张A4纸上的画,究竟能呈现什么?家长们又有什么感悟?刘平超老师又是怎么解读的?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狼妈”的孩子,对母爱极度渴望 沙龙从互动环节开始。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很快就投入活动中,却有一个孩子一直很难融入群体。他叫小琪(化名)。别人围成圈时,他却孤独地站在一旁,最后索性到旁边找了张椅子坐下。 互动环节结束,沙龙正式开始。沙龙分为三个环节:家长、孩子分开画画;孩子与陪伴老师分享画中的故事;家长解读孩子的画,孩子解读家长的画。 画画开始前,刘平超老师强调:画上要有房子、树和人,还可以画风景和天气。 12色的彩笔,小琪先只拿了深蓝色的。他先画了太阳和云朵,接着画了大海,然后,他很细致地把太阳和云朵用蓝笔涂实。接着,海水下陆续出现了大小鲨鱼、海藻、小鱼等。直至最后,才拿了红色、咖啡色等颜色的画笔,在海下涂上了色彩。小琪妈妈的画,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模样,画面上的房子,是座四面透风的亭子。蓝色是忧伤的颜色。为什么小琪开始只用这种颜色?为什么小琪的画中没有房子,也未见树和人?在解读各自的画后,妈妈的分享道出端倪。 原来,妈妈信奉“狼爸狼妈”式的教育,虽然小琪现在只有8岁,但家里“早饭他煮,晚上地板他拖。上学独自去。我和他乘公交车,我坐着他站着,我想让他知道,从小就要尊老爱幼”。 妈妈说,就是在家画画,小琪也很少画人,总画海洋。妈妈反省:“孩子解读我的画,让我知道,他心里有我。孩子才三年级,承受的压力很大,可能我压得太多。这半年我不怎么打他了,因为,孩子的老师说,孩子心事重。” 刘平超老师点评:孩子的感受最真实。这种教育好不好,我们不做评价,孩子的画已经说明了一切。孩子是可爱的,但很多家长不懂孩子,总是按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这里,需要成长的是妈妈。
小天才的“异度空间”,让妈妈担忧 睿睿(化名)6岁,今年幼儿园毕业。刘老师曾陪伴他做过家庭沙盘,当天他听说要上刘老师的课,兴奋得不行。到了沙龙,满场飞奔,还不时地去拨弄沙盘里的沙,并对沙具中的地球仪特别感兴趣,拿着就跑。 睿睿是这样解读妈妈的画的:“苹果树结果了,爸妈在看,我在船上跳。这个怎么像鬼一样?哈,是张桌子,上面有点心。门关了……” 刘平超老师问:“你喜欢在船上跳吗?”睿睿答:“不喜欢,我喜欢在床上跳。在船上跳会沉下去。”刘平超老师又问:“门关了,你怎么回家?”睿睿说:“爸妈会开。” 妈妈对自己画的解读与孩子无异,她补充说明:整片房是家,房子背靠山,前面是海。 刘平超老师认为:6岁的孩子已经读懂了妈妈紧张和焦虑的心,而孩子对像鬼一样的桌子的不解,正道出了妈妈对如何处理与孩子关系的忧虑。 轮到妈妈来解读睿睿的画了,画的像是一个绿色星球。妈妈除了说出这是一个黑洞,其他的却怎么也看不出来。睿睿兴奋了,指着画中一块一块的几何图形大声说:“这是人头,这是手,这是脚,这是脖子,这是身体,它们都断了。” 刘老师问:“那是什么人?”睿睿答:“死人。”刘老师再问:“谁死了?”睿睿说:“傻瓜死了。” 听到睿睿说“房子被吸走了”,刘老师问他:“你害怕吗?”睿睿说:“有一点点。”“那我们把黑洞填掉好不好?”“不要!” 一个6岁孩子的脑子里为何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还这么恐怖、暴力?妈妈不解并害怕。 分享时,妈妈说,睿睿和同龄的孩子很不一样,从不看动画片,看电视只看央视9频套(以自然探索、历史人文、社会纪录、文献档案节目为主);看书不看故事书,而是对科幻类、宇宙类的书特别感兴趣。精力旺盛得让人受不了。有一次,看着睿睿躺在床上睁着眼不睡觉,妈妈问:“你为什么不睡?”他说:“我在想事情,很多不明白的事。”妈妈说,幼儿园老师给睿睿的评价是:聪明、认真、细致。 刘老师说,这是个天分很高的孩子,精力也旺盛。目前由于年龄小,还无法整合他所接收到的科学信息,所以,这些信息便像残肢断臂一样,东一块西一块的。 听说自己的儿子是个小天才,妈妈并不领情:“我希望他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好好吃饭、睡觉,能自己管理自己……” “妈妈是担心孩子的生活能力跟不上智力发展水平,影响他今后的生活吗?”面对刘老师的提问,妈妈点头称是。 刘平超老师点评:这是一个内心像黑洞的孩子,充满了无穷的能量,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如饥似渴。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已经束手无策了,也就是说,爸爸妈妈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爸妈不改变教育观念,予以孩子更多的支持,因才施教,天才儿童就有可能变为问题儿童。
漂亮女孩的画外音:我好喜欢长发 欣欣(化名)是名漂亮可爱的小女孩,今年7岁,眼睛大大的,头发黑黑的、短短的,声音甜甜的。她的房树人画出现在屏幕上时,妈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欣欣妈妈有一头漂亮的长卷发,气质不俗。“这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妈妈开始解读。“不对,是有一天太阳升起来了。”欣欣打断说。妈妈笑了,赶忙纠正。画面上,女孩留着长长的头发,高高梳起。 妈妈随后的解读欣欣很满意,而欣欣也准确解读了妈妈的画。在分享环节,妈妈说:“我很诧异。孩子真的长大了,成熟了。我看到她的画上,小公主是长发,我自责。她原来留着长发的,她很喜欢,可是我把它剪了。没想到这成为她的心结,在画上表现出来了。不过,欣慰的是,我和女儿心意相通。” 小洁(化名)的画作上,一左一右两棵苹果树结满了果实,小女孩在阳台踢毽子。刘老师问:“小女孩的爸爸妈妈在哪呀?”小洁干脆地说:“在睡觉。”分享时,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小洁总是起得比他们早。 小洁在解读妈妈的画时,把妈妈画在树上的鸟窝当成了金元宝,刘老师让妈妈要关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平常沟通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偏差? “孩子画的房子带有烟囱,可以感受到孩子有情绪需要宣泄;房门关闭,可能心里有话不想说;进门要搭梯子,说明想要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还需要做点努力……”刘老师结合画作的讲解,让家长和来宾们意犹未尽,3个多小时的沙龙结束了,但家长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刘平超老师: 孩子的感受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心里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他可能难以说出来,但会内化为情绪,并影响他的身心发展,对此,家长不可不察。 每次跟孩子互动,我都学到很多东西。家长们总是急于用很高的姿态来教育孩子,以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而其实,孩子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现在独生子女多,许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前,也从未带过孩子。因此,家长们别急于去教训孩子,去替代孩子完成他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要先学会懂他、爱他,这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孩子要成长,家长更要成长。这样,孩子的那棵树,才能健康、茁壮地长成参天大树,而不至于成为一株歪扭的“病梅”。 文/萧桢 |
|
|
|
 |
|
|
心情留言板:对话心理专家 |
对话情商专家 |
|
 |
咨询服务热线:0592-2028222 |
儿童成长热线:0592-2660938 |
心理危机干预:0592-2660936 |
|
最新更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