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里,“小蜘蛛”蜕变为“新生儿”
第一次咨询:打破厚厚的“茧” 雅莉连房门都不出,让她走到心理咨询室,妈妈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妈妈和心理咨询师刘平超约了五次,直到第六次,才把雅莉“拉”出门,“推”进心理咨询室。刘老师和雅莉的第一次面谈,却是波澜曲折。 雅莉是被妈妈使劲一把“推”进门的,刘老师正想招呼她,雅莉突然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打起滚来。这场面有些意外,但刘老师并没有制止、中断她,
这是雅莉极端焦虑、阻抗的反应,在一旁静静关注她就好。 大约十多分钟后,雅莉停止打滚,慢慢从地上爬了起来。刘老师给她送上纸巾、水,并开始与雅莉沟通。 第一次咨询,刘老师发现雅莉对周围的人和世界充满恐惧,她把自己包裹起来,像裹着一层厚厚的茧。
第二次咨询:她的世界空荡荡 第二次咨询,刘老师让雅莉轻轻松松先做个沙盘。雅莉要求妈妈和刘老师不能在旁边。二十分钟后,刘老师回到咨询室,看到沙盘里只有四角各摆着骆驼、牛、马、椅子和冬天的松树,中间全是空的。
刘老师问:“能不能再摆一点东西进去?” 雅莉摇摇头:“摆不进去。” 刘老师让她闭上双眼,想像眼前是一片绿地,看看绿地上面有什么?她说,有山,有树,有动物,还有湖。刘老师让她睁开眼睛,试试将想像的东西摆进沙盘,这次,雅莉增加了一些东西。 刘老师问,“现在这么摆,是否感觉比前面舒服?”雅莉点点头。刘老师告诉雅莉:第一个沙盘是不是很枯寂、荒凉?制作者内心孤独、寂寞、缺乏生命力?第二个沙盘多了一点生机和活力,对吗?我们就这样让你的心态慢慢发生改变,你愿意吗? “愿意。”刘老师的分析,雅莉似乎接受了。
第三次咨询:消除父母的负面暗示 孩子是家庭的产物,沙盘世界中的雅莉极端害怕与人交往、自卑、紧张不安,显示她的问题根源可能来自家庭。第三次咨询,刘老师决定为雅莉和妈妈做一次亲子沙盘。
母子沙盘第一轮 母子沙盘第二轮

母子沙盘第三轮 母子沙盘第四轮

母女两人开始轮流在沙盘里安放沙具。雅莉挑选的沙具都特别地小,从小蜘蛛开始,小螃蟹、小鱼、小乌龟、小蛇、贝壳……这些东西都很敏感、缺乏安全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急于退缩,有的还用厚厚的壳武装自己。相反,妈妈都挑“大件”,心理能量相对比较大。另外,妈妈的沙具散布在周围,包围、保护着女儿;女儿的沙具相对局限在一个范围内,被包围着。 刘老师让雅莉回想成长经历最深刻的记忆。雅莉想起来的几乎全是负面情绪:小时候被狗咬伤,很恐惧;迟到被罚站,很羞愧;有一次差点被人骗钱,很紧张不安;上课走神,有负罪感;学习跟不上,担心日后没出路;想弃学又舍不得,进退两难,很痛苦。极少的一点快乐,是小时候去外婆家玩,很开心;中考拼命读书,考上了重点,感受到成功的心情。 刘老师让雅莉描述考上重点校的心情,雅莉却说,也没什么开心的,刚开始觉得自己很棒,但很快就担心,万一学不好怎么办? 感受成功也是一种能力,雅莉却没有这种能力。在提到爸爸时,雅莉说,爸爸工作不顺心,不得志,比较愤世嫉俗。在饭桌上经常会讲单位里发生的事。他常说,“这个社会太可怕了,没一个好东西,人人勾心斗角,到处是陷阱……” 雅莉的退缩、人际交往问题,果然和家庭有很大关系!刘老师告诉雅莉妈妈,考试成功时,你们没有及时对雅莉表达肯定和赞赏,错失了一个能极大鼓励、调动她内心能量的机会。而那些负面信息,却每天对雅莉进行负性“催眠”,她能不把自我封闭起来吗?
沙盘里,生机和希望在萌芽 接下来的几次咨询,刘老师连续给雅莉采用了沙盘疗法。沉浸在沙盘世界里,雅莉的心态一次次悄悄发生着变化,生机和希望从原来的一片荒漠中开始萌芽。

以下为部分沙盘。 A《沙滩》雅莉的自我像是小青蛙,还是比较敏感、不安。山坡上的塔,象征追求、目标,在这里可能是高考压力。沙盘里开始有了绿色,是希望的象征。 B《回家》自我像在房子里,表明雅莉还是渴望安全。一些很可喜的东西开始出现,比如奔马、桥梁,代表积极、沟通。港湾的样子很像母亲的子宫,很温馨很安全的感觉,有意思吧?开始出现了人,而且是陌生人,表明雅莉的世界开始愿意接纳其他人。 C《新生》自我像是新生儿。新生命诞生,周围有很多果实,还有一轮太阳,充满生机、希望和自信。当然,新生儿提示她还很脆弱,还需要呵护。 ——摘自《厦门晚报》 本版撰文摄影 福落伊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