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沙盘游戏疗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沙盘游戏治疗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欧美和日本应用广泛,是目前国际上影响深远的心理分析技术,正逐渐被学校心理教育所采用,尤其适合儿童心理教育和儿童心理辅导的需要。沙盘游戏的基本思想如自由与保护、治愈与发展,以及发展与创造,都符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主张,都能够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所谓沙盘游戏,即来访者在一个自由和受保护(free and protected)的空间中,在治疗师的陪伴下,通过摆放一些缩微模具(miniatures)和塑造沙盘中的沙子,根据个体自身的内部状态创造出一个相应的外部世界。通过这种自由且富有创造性的游戏,无意识过程就以三维的形式显现在一个外在的图示世界中。沙盘和沙子就像投影幕布,上映着来访者的情感大戏,千余个沙盘模具可由来访者随意调配,主角、配角、场景全在其掌握之中。来访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治疗师就是“最好的观众”,不管来访者上演的是悲剧、喜剧还是“无聊的”肥皂剧。治疗师都在用心“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笔者在运用沙盘游戏疗法进行团体辅导方面,曾做出有效尝试,结果显示,团体沙盘游戏在转变儿童的问题行为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能起到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功用。
例:在震区某中学临时搭建的帐篷工作室旁,笔者利用团体沙盘游戏的形式进行心理辅导。
播放羌族音乐为背景音乐,学生在熟悉的乐曲中放松身心,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以此作为工作基础,我让学生们去放置沙盘模型的地方各自选1个自己喜欢的沙具回来。当大家都回来坐下之后,我说:“有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所选的沙具?”这时,坐在我左边的学生先表示要说,于是,我转向大家,“若是都同意的话,那么就由他开始吧,大家都可以说一说自己所选的沙具。”坐在我左边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说:“我选的是狗,大家都看一看,我选的是狗。”他边说边让大家看他手上拿着的“狗”。这时,有人在笑话他,大概意思是说“不就是一只狗吗,都看到了嘛”;“不就是一条狗,有什么好炫耀的”⋯⋯但接着,这位学生说,“我选的是狗,狗很忠诚⋯⋯”他接着说,“我的朋友也都很忠诚,我在地震中失去了好多朋友,我很想他们⋯⋯”此时,大家都不再笑了,气氛顿时显得严肃起来。然后,第二位学生向大家介绍说,“我选的是一辆车。”有的学生开始的时候仍然是不以为然,似乎在说“不就是一辆车吗?”但这位学生接着说,“这应该是一辆军车,能运送货物的军车。我家住在大山里,好多人现在什么也没有。没有房子,没有了吃的⋯ .我好想解放军叔叔能用军车给他们送去东西⋯ .”同样,大家的心情也被这军车的故事所感染。第三位学生说,“我选了一个精密仪器,这个仪器可以预测地震、海啸这些恶劣灾难,有了它,以后我们就安全了。”第四位学生,手里拿着一个“房子”,半天没有说话。大家都观望和等待着他。他慢慢地说:“我选的是一个房子。我们家的房子都倒塌了⋯ .我们学校的房子也都倒塌了,我的好多同学都被压在了房子的下面,好多好多都没有出来⋯ .”
这个小组的所有的人,都是在学校倒塌的教学楼里侥幸逃生或者是被掩埋了很久之后才被老师和同学们救出来的,很多学生失去了父母或家中的亲戚,失去了家里的房子,失去了昔日美丽的家园。我们默默地守望着,守望着这悲情的触动,守望着在这表达中涌现的情感和思念。然后,大家逐一介绍了自己手上的沙具。尽管都是一些沙盘中的模型,但所表达的则大都是与地震有关的情感和伤痛。当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讲述了他和他的沙具故事之后,我便和大家商量,让大家一起参与,看怎样能把分散在各自手中的沙具组成一个整体,比如像电影导演设计剧情,像建筑师设计建筑。目的是利用这种整合性的心理活动,来体现心理重建的意义。在大家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下,草地和沙盘中呈现出了一幅幅心灵花园的网景。

学生们完成的沙盘作品
——蔡成后 申荷永《心理投射技术在震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