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心理案例 |
|
|
挫折教育:让家长很受挫 |
|
|
更新时间:2009-07-25 查看次数:2358 |
|
|
|
|
|
“刘老师,你能帮帮我吗?我女儿昨晚割腕自杀!幸好我们发现及时才没酿成大祸。但她现在一句话都不说,我们不知道她这是为什么,都快急死了!”日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湖滨中学高级教师刘平超又接待了一位前来求助的母亲,这已是她十月份以来接待的第三位被孩子搞得不知所措的家长了。 经过预约,刘老师见到了那个企图自杀的女孩小季(化名)。原来,小季从上学到高二,一直都是公认的优秀学生,她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亲戚朋友无不夸她。这学期,小季下决心要进入年段前十名,但由于给自己压力过大,学习效果不如以前好,这次期中考试,不但没能进入前十名,反而比原来落后了二十名,小季觉得自己无脸再活下去,于是选择了轻生。 据刘老师说,像小季这样稍遇挫折就情绪低落,出走乃至自杀的孩子,现在并不鲜见,她分析说,这些孩子之所以耐挫力这么差,主要原因是从小接受的挫折教育过少。 挫折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果真这么大吗?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中小学生家长。 许先生的儿子从小就非常懂事,学习也刻苦,去年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中学。但许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年上学期儿子因为竞选班干部失利,竟然大病了一场,现在死活也不肯去上学了。无奈之下许先生只好给儿子办了休学手续,请了位心理医生给儿子进行治疗。 林女士今年38岁,自从有了孩子后就一直在家做“全职太太”,丰衣足食的环境中成长的儿子今年8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但妈妈却日渐发现儿子无法面对失败,比如与别的孩子一同赛跑时落了后,或者和小朋友下跳棋连输两盘,他都会“哇哇”大哭甚至做出过激的举动。妈妈非常担心,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将要面临很多竞争和失败,如此这般如何是好?她现在很想给儿子恶补一下挫折教育。 陈医生的女儿今年14岁,陈医生说自己很早就发现女儿经不得挫折。为了让女儿改变性格,每到女儿放暑假,他不是亲自带着女儿回老家让她体验农村生活,就是把她送到夏令营去参加吃苦训练,但遗憾的是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女儿虽然已读初二,但一遇到问题还是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点挫折还是照样哭鼻子,陈医生为此很苦闷。 在某公司当总经理的王先生也有同样的烦恼,他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他经常故意制造挫折刁难孩子,并采取多种手段吓唬、逼迫孩子。他的本意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激起孩子的进取心,没想到最后却打击了孩子的自尊,现在他不满10岁的儿子不仅变得没以前那么自信,还对爸爸充满了敌意。他自嘲说,“挫折教育不但没教育好儿子,反而让自己很受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很多具有忧患意识的家长都意识到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操作,却让家长们很茫然。看来,挫折教育不仅孩子需要补,家长也有必要补补课!pty 错误篇 挫折教育等于吃苦教育 提到挫折教育,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耐挫力差是父母过于溺爱造成的,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行了,所以忙着送他们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吃苦训练营、野外拓展活动之类。可真把孩子送那儿啦,却又担心孩子吃不惯、穿不暖,三天两头送点心衣物,结果费用花了不少,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孩子反而更加娇气了。 (点评: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的情商是十分必要的。但挫折教育应该贯穿在一个人成长的始终,通过日常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单靠吃几天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挫折教育越难越好 另一些家长则没有掌握好挫折教育的分寸。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宇怕水,洗个头都要哇哇叫,更别提学游泳了。爸爸常说他一点不像男子汉,今年强迫他报了游泳班,要求他在一期课程内学会。小宇越发胆怯了,每次到游泳池旁都哭闹不止。 (点评:像小宇爸爸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虽说在挫折教育中,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以引起他们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宜的目标。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感,最后丧失自信心。)? 正确篇 面对挫折不委过 林妈妈家中有个1岁的女儿,小家伙正在学走路,一天摔几跤是常事。一般家长的做法就是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生怕她摔着了。林妈妈的看法是,要提高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不应撑起“保护伞”,应有把孩子置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敢于让其参与到各种活动中,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人生中挫折不可避免,并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所以她总是放手让女儿自己学走。 当孩子不小心摔跤时,通常家长会抢上前迅速扶起,然后指着地板骂:“这个地面真不好,害宝宝摔一跤。”而林妈妈认为,那样只会使孩子把跌跤归咎于外因,以后一遇到挫折就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却不肯从自身找原因。所以面对哇哇大哭的女儿,她从来不伸手去扶,总是很认真地说:“这要怪宝宝自己,是你走路不小心才会摔跤哦。”同时微笑着鼓励说:“不过摔倒了不要紧,以后注意就行了。现在勇敢点,自己爬起来!”这样几次之后,女儿摔倒了不但不哭,而且很快爬起来。 (点评:明确地让孩子认清事实,要求孩子勇于承担后果,这也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 适度批评 “现在提倡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孩子习惯听好话之后,心理素质极差,即使做错了也听不得一点批评。这样长大之后,怎能承受压力呢?”父母应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不能顺着他的性子哄他开心,这是小钰妈妈的观点。小钰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这学期第一次单元考却考得不理想,妈妈很严肃地批评了她,并取消了原计划中的一次周末游。 (点评:当然,若仅是一味地批评,也会让小钰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所以小钰妈妈还应陪着小钰一起分析为什么没考好,提醒她下次注意。) 增加同伴交往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可以鼓励他多与同伴交往。因为在群体中,孩子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小一点的孩子常为了相互争抢玩具闹得不可开交,大一点的则遇上观点不一致,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情况。为了与伙伴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孩子不得不克服以自我为中心,更多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并考虑大局,甚至在某些地方妥协、互让,这些磨炼都是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提高耐挫力。 跑步治娇 经不起挫折的孩子都怕困难,陈爸爸便从这一点入手。他的儿子上五年级,看上去人高马大,却跟女孩一样娇气,身体稍有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体育课经常躲在树阴下,说是怕晒太阳。陈爸爸决心采用跑步治娇的办法来让他受受挫。于是每天放学,陈爸爸就带着儿子一起慢跑。起初儿子跑得像蜗牛,而且没几分钟就“罢工”,陈爸爸坚决不同意让他休息,而且不断地鼓励他。慢慢地,儿子越跑越远,这几天还报名参加了校运会的800米跑。陈爸爸发现,儿子不仅体能增强了,对待困难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畏难情绪了。 家长体验 孩子:你能,你一定能 潇湘月 “你能,你一定能!”这大概是我和女儿对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儿了。作为一个母亲,我习惯在孩子面前保持乐观积极自信的态度,让孩子在鼓励中主动地思考“我能行”、“我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心理暗示,就会运用自己的能力规避生活中的挫折。 我女儿小的时候很脆弱,动不动就会扯着喉咙哇哇大哭,想到某件伤心事,泪水可以像潮水般一涌而出。女儿读初中了,我告诉她,你不能像小小孩那样放肆地哭了。女儿跟我说:“妈妈,我意识到了,但谁都有不爽的时候吧?我只有让我的泪在我心里一点一滴地流淌了,因为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是那么不堪一击。” 当女儿受到挫折时,我不会选择指责和惩罚来对待她,而是肯定她已经作出的成绩,比如:“你没有拿到第一,可是你已经尽力了!”女儿体育成绩几乎都是及格,很少拿到“良”,特别是田径类测试,每次考完都是垂头丧气回家,我通常是避重就轻:“如果你起跑再快那么一点,摆臂动作再到位一点儿,下次一定可以更快一点的。”这样,女儿就会树立起再次拼搏的信心,而不是却步不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自己首先应该遇事不慌张,不气急败坏,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帮助孩子分析,提出参考建议,要让孩子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 女儿身上一度出现大面积红点,被误诊为“过敏性紫癜”,吃了一个月的激素药,被药催得胖乎乎的,有的同学开始背后喊她“胖猪”。刚开始,她倒没太在意,可当有的同学当她的面这样叫她时,她受不了了,坚决不肯进校门了。作为母亲,这个时候简单逼孩子去学校是很不智的。我告诉女儿:“要想做个真正自信的人,就必须具备适应各种状况的能力。人家一个善意的玩笑,值得你这样跟人家较真么?任何时候遇事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是复杂恼人的问题也应该一步步去梳理解决。”女儿在我的开导下,不仅坦然地走进了学校,还原谅了那位同学。 很多父母只在意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非打即骂,有的父母甚至用刻薄的言辞对待孩子:“我怎么养了个这么不中用没出息的孩子。”其实这些话比他的分数更让孩子感到挫败和负罪感,觉得自己不如人,连最亲的人也觉得自己没用,是个大笨蛋!孩子会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意志更加消沉。我一旦发现孩子的分数“不好看”时,我会从卷面帮助孩子找些原因或者直接挂电话和老师沟通,然后再和孩子谈话,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而不仅仅停留在关注孩子的分数上。 现在有人提出“心理环保”教育概念。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孩子不能直面挫折,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家长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或者把他们的长处视为短处,让孩子在心理上矮化了自己。 如何让孩子平静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父母的榜样力量,净化的社会环境,是塑造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的良师。要想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最好的参照物就是以模范的行为来影响他。 |
|
|
TAG:
|
 |
|
|
心情留言板:对话心理专家 |
对话情商专家 |
|
 |
咨询服务热线:0592-2028222 |
儿童成长热线:0592-2660938 |
心理危机干预:0592-2660936 |
|
最新更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