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学习情商的第一所学校。在这个亲密的熔炉中,孩子学到许多基本讯息,诸如我们的自我观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感觉,是否有改变的可能,如何判读别人的情绪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这学习的过程不仅是透过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还包括间接观察父母的行为及彼此相处之道。那么,如何将沙盘游戏运用到家庭中,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成呢?在我们五年多的专业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情商教育理念、心理科学理论以及教育教学为基础,以青少年的心身发展规律为依据,以“沙盘”游戏的形式促进家庭亲子教育的开展。
一、运用沙盘游戏,改善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理论认为家庭结构就是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其间具有某种性质的联系,怎样相互配合与组织,相互作用与影响,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家庭模式类型。依社会学与人类学的观点,家庭结构重心与核心在于家庭结构中的基本三角,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在婚姻契约中不仅包含一种关系,而是包括两种相关联的社会关系——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形的三边,是不能短缺的。
将“沙盘”运用于家庭,不仅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家庭结构,了解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家庭中的主导关系及从属位置。同时,沙盘能形象生动地展示家庭矛盾,在游戏过程中又能巧妙地化解家庭矛盾,避免粗暴、刻板地处理家庭问题,特别是亲子问题。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年轻父母与独生子女的结构,在这种结果中,比较容易出现各种亲子问题,也容易因为亲子关系导致家庭结果的瓦解与分裂。对于年轻的父母,一方面需要掌控家庭的权威,同时自身又有家庭情感的支出与需求者。而独生子女很容易在家庭中变成中心,形式牵制父母的核心。沙盘游戏将孩子与父母放到同一个平台,借助游戏的语言及游戏的形式,将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需求充分展示,同时通过游戏不断平衡、和谐这种家庭关系。
小悠得了个“怪毛病”。和所有人在一起,他是正常的小男生:和同学在一起,他会打扫教室卫生,会在体育课上跑跑跳跳;和爸爸、外公外婆在一起,他会跑腿帮忙拿东西,安安静静看电视、吃饭。惟独和妈妈在一起,他好像变回到婴儿状态。有妈妈在身边,小悠饭也不会吃了,一餐饭不能好好吃完;路也不会走了,书包得妈妈背,人要妈妈牵着走。还动不动发脾气,大喊大叫、捶打妈妈。全家人都说,是妈妈把孩子“惯”出毛病,怪妈妈不会教育孩子。不然,为什么孩子其他时候表现都挺好,一见到她才不对劲儿呢?
深感困扰的小悠一家参与了一次家庭沙盘活动。没想到在活动中,几个情商小游戏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亲子关系选择的游戏中,小悠和妈妈都选“藤缠树”。小悠说,妈妈是藤。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妈妈也说自己是藤。而爸爸在游戏中表现让这个家庭关系展露无遗。母亲把一种本来是妻子对丈夫的爱放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当然是害怕、拒绝、反抗的。沙盘把小悠家庭结构中相互依、相互强制的关系展示无遗,小悠一家也很快了解了其中的奇妙。在而后的游戏中,在情商训练师的帮助下,小悠全家通过沙盘,不断调整相互间的关系,重新确立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与关系,也借助游戏让全家的情感能量畅快地流动传递起来。
二、以沙盘游戏为媒介,促进亲子沟通。
亲子之间每一次沟通都暗含情感的交流,无数次的交流便奠立了孩子情商的核心。而在我们的家庭亲子关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极尽能事,结果确实适得其反。在城市,80.8%的受访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同班同学,而不是父母。不能良好沟通,是横亘在家庭亲子关系中的一块绊脚石。
沙盘可以营造良好、轻松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孩子在游戏的情境中相互感知、相互了解。轻松快乐而寓意深刻的游戏,解除了刻板的训诫式、压制式、教育式的亲子沟通方式,父母无须以权威要求自己,塑造“骇人”的形象,孩子乐于接受。比如在亲子沟通三部曲的沙盘。在游戏中,孩子首先体会到家的重要性。家长在游戏中“忘掉”自己,学会多去倾听和在意孩子的感受,在生活中多去用心观察孩子。而“一起加油”,则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声音互动,互相鼓励,共同成长。游戏活动中涉及到了家长同孩子沟通的许多重要环节,借助游戏,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今天心理.情商亲子会所中,很多家长都曾经面临着亲子沟通的问题,孩子脾气暴躁、说不得、不听话、很难管教一度成为家长口中关于亲子沟通最大的障碍。在参与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沙盘后,这样的抱怨没有了,出现家长口中的更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事,“现在我和孩子的争执很少。偶尔一次,孩子竟然说妈妈我们现在都在情绪上,先冷静一下。”“三八节时,孩子竟然帮我做了一张感恩卡”……一些孩子在参与沙盘游戏后写到:“爸爸妈妈,我真的很感谢你们!每当我们难过你们却比我们更难过,我们高兴时你们比我们更高兴! (亲子活动那天)我真的没想到,那么坚强的你们怎么也会躲在一角哭……我真想说一声:我爱你!”
随着活动的开展,沙盘游戏逐渐深入到家庭中的每个环节,消消地改变了家庭中往日紧张的、火药味十足的沟通方式。而游戏也是传达了孩子的心声,正如一位参与沙盘游戏的孩子写到:“妈妈喜怒无常,火气有时大得令人摸不着头脑,有时也会冤枉人,但是知道后会道歉。妈妈开心的时候偶尔会和我做做小游戏,但有时会不耐烦,或者说自己很忙没时间,在这时候,妈妈却没有想过孩子失望的心情。但妈妈有一个优点,就是善解人意。在逛商场时,妈妈会慷慨地为我解决一切一切,这点令我十分的开心!最后,我要对全世界的家长说:‘我认为,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体验沙盘,有时也是一种自我放松,不要把它当成一个任务,一个使命。家长应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巧借沙盘为工具,化解家庭矛盾
在很多家庭亲子矛盾中,孩子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一直是家长与孩子关系紧张的核心。孩子行为习惯不佳、学习成绩上不去等成为激发家长矛盾的导火索。
事实证明,优秀的成绩来自孩子的意愿和习惯。意愿来自启发,而不是教导。是孩子通过感受拥有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学会的。好的习惯来自训练,而不是训责,是在孩子处于正性情绪下,有兴趣、有激情地用行动养成的,而不是用知识和道理构成的。而很多时候,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就习惯于用说教的形式,从而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家庭冲突与矛盾。同样,网迷和电视迷是一般家庭中孩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家长一面着急,一面却缺乏对策。而沙盘恰好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1.沙盘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热情与激情。激情是孩子内在的动力与能量,拥有激情的孩子是主动、积极的,有很强的目标感及行动力,对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并能持之以恒,在遇到困难时也会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沙盘还能调动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2.沙盘能改变不良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习惯。专家指出,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力。习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说教并不是教育。经常有许多父母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讲要抓紧、要讲效率,但是行动上对孩子并不总是这样要求。更有一些父母一边斥责孩子没有学习的好习惯,一边每天在做作业的孩子旁打扑克、搓麻将。
游戏是孩子兴趣的活动形式,在沙盘中,通过鼓励与支持,帮助孩子脱离不良习惯,进而建立良好习惯。沙盘可以净化家庭氛围,丰富家庭生活。沙盘可以转移孩子对电视、网络的依赖,同时从游戏中获得快乐、价值与自信,获得关注与支持。沙盘既可以促进孩子学业的提升,建立良好的习惯,同时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是事半功倍。随着家庭情商的提升,一些引发家庭矛盾的问题与冲突也会逐渐通过沙盘解决,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