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她的时候,总是梳着两个小辫子;鼓励她站在台上说话的时候,总是腼腆的、小声的说着;和她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滔滔不绝的说话,如数家珍的讨论着她喜欢的动物,告诉我们动物的兴趣、动物的表情和声音,尤其她的模仿——不管是狗狗,还是小猫,总是让我们感叹,太形象了。她就是兔子,我们MBC营员中的动物保护天使。
周日下午,当我们从肯德基出来,我和她合打着一把伞走回MBC。路上,兔子兴奋的说:“奖金,我和你说个故事,好不?”“好啊,我认真听着。”
“故事是这样的哦。话说当我每次和妈妈说话的时候,她经常都是这样回答的——恩。。。啊。。。恩。。。啊。。。听久了,感觉好象母鸡的叫声——咯咯啊,咯咯啊;而每次和爸爸说话的时候,他回答的更少,只是——哦。。。哦。。。哦。。。感觉是不是象公鸡的叫声——哦哦哦。。。这是我的总结,很有意思吧?”
故事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当听到这个故事,我似乎也看到了兔子生活的一些缩影,感受着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经常会和我们交流,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怎么都听不进我们的话。但我想兔子的这个故事,是否对我们又是另一种冲击呢?孩子的眼中,我们的父母到底成为了什么?是专职的父母,是亲近的朋友,还是只是一个只会简单应答的机器?当父母反映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我们的话时,反问自己,我们什么时候认真倾听孩子的语言,感受孩子想法背后的需求。当孩子的倾诉得不到相应反馈的时候,他们开始减少表达的意愿,悄悄的把想说的话藏在了心里,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孩子不会说话了,孩子不会表达了,孩子的想法我们不会理解了;当父母没有用心聆听孩子的时候,同样的孩子开始不会懂得去倾听他人的想法,不会用心感受和接纳他人的建议,他们开始变的自我而丧失了解外界广阔世界的愿望。

孩子是父母用心描述出来的,不希望这样的复制品出现,父母首先是榜样;不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机器,父母首先需用心,用心倾听,用心感受,用心觉察,用心与心和孩子一起沟通和成长。

|